環評 夢魘?投資 回饋?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環評 夢魘?投資 回饋?

2005年05月06日
作者:謝和霖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近來兩則關於中油八輕與台塑大煉鋼廠投資案的新聞映入眼簾,相當刺眼。一則標題為「環評 石化業夢魘」,是以開發單位的立場寫的,另一則標題為「中油台塑擬赴雲林設廠 縣府要求敲定回饋內容」,則是報導縣府對這兩個開發案的心態。

任何的開發案,如果是對環境有影響之虞的,按理均需經過環境影響評估,「以減輕對環境造成不良之影響,藉以達到環境保護之目的。」任何投資開發行為對經濟體固然會帶來利益,然而這利益可能是短暫的,尤其當其以犧牲環境來換取開發利益時。而環境是生存的根本,當生態環境失去其維持人類生存的功能後,再繁榮的經濟體也將毀於一旦。因此環評實是民主社會能夠永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濾網,透過此過濾掉對環境不利的開發案,同時可讓業者不浪擲手上資金,這是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皆有利的程序,為何視之為夢壓呢?若所有業者皆如中油台塑為了追逐短暫利益而規避環評,那才是全民的夢魘!

逐利的業者將環評視為夢魘不稀奇,可悲的是連媒體、政府都跟著起舞。中油與台塑的這兩個開發案,規模龐大,需要耗費相當的能源、水資源,同時將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廢氣與廢水,更需要大量的土地而破壞沿海的寶貴生態環境。然而當廠商拜會政府時,卻只見縣長談的是要求廠商做好回饋,縣議員要求談清楚稅收分配,對於縣內環境是否能夠負荷如此龐大的投資案,卻毫無言及。這些政府首長與民代,已經淪為販土求榮者的幫兇。

業者、媒體、官員、與民代勾結在一起並不稀奇,最可悲的是當民眾為了回饋金或回饋設施而放棄了自己的環境權,也可說是生存權。如果一件開發案對當地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是有利的,就是最好的回饋,何必還要業者給當地民眾回饋金?何必還要業者出錢去設置回饋設施?

當初台塑於麥寮六輕建廠時,為了擴寬道路以利大卡車等進入廠區,而砍伐了多少的防風林,讓多少棲息於此的鳥類就此滅絕?填海造陸時,在強風下揚起多少風砂,讓台西的沿海養殖遭受多少損失?大量的工程人員進駐,為淳樸的鄉間帶來大量的交通運輸,造成了多少交通事故?而當六輕工業區內的工廠一個一個完工運轉時,為天邊製造了多少朵雲?嶄新的設備管線在腐蝕性強的海風吹撫下,又漏出多少毒性物質,讓海風不再只是鹹鹹?

如果民眾無法從一次又一次的開發破壞案學習到教訓,無法為愈來愈稀少的環境資源站出來捍衛,而只為了一點點的回饋金與用不到的回饋設施而放棄自己的立足之地,或者以為不關己事而默然以對,那台灣在還沒被中國併吞之前,國土早已沉淪!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