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社區參與 生態旅遊在同禮部落動起來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公園

促進社區參與 生態旅遊在同禮部落動起來

2006年08月23日
作者:李育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圖片提供: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所李光中教授研究室

草根行動 帶動同禮部落的觀光發展

2004年同禮居民參與社區論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轄區內的大禮、大同部落,是位於海拔900至1000公尺高的傳統原住民社區,由於交通不易到達,多數山上居民逐漸遷移至山下道路交通便捷的聚落,因著同禮部落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景觀,和傳統的原住民文化與生活方式,當2004年太管處開始推動生態旅遊計畫時,便獲選為試行地區,而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也在這樣的機緣下,於焉誕生。

一開始,太管處為了推動大禮、大同部落的生態旅遊,便積極邀請學者來參與相關的準備工作,而負責執行太魯閣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研究計畫、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李光中表示,「研究團隊的投入適時成為原住民與太管處間的溝通平台,」在國家公園以環境保育為前提,而原住民希望開發道路、發展經濟的期待之下,雙方以論壇方式面對面溝通,了解彼此的需要與關切的課題。

同禮協會第一次回顧系列活動討論會(攝影:王鈴琪)而2004年的兩場論壇,卻意外達到了積極的成效。在太管處方面,過去部落民眾對國家公園管理處始終存有敵意,在溝通上民眾的心聲不易被聽見,而透過論壇中的討論,太管處慢慢思考在民眾的需求當中,是否可藉由發展「生態旅遊」來協助解決,李光中認為,論壇促成了雙方彼此的對話,和互相了解。而在部落居民方面,到了論壇尾聲,他們發現自己不能一味仰賴他人,因此主動成立社區組織「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作為與太管處的對口單位。李光中表示,「協進會的成立對於同禮部落的發展是一大進展。」

隔年,代表部落的協進會即與太管處討論,並開始了多項合作計畫,包括成立巡守隊進行砂卡礑溪的護溪行動、舉辦太魯閣峽谷音樂節、手工藝品文化市集,以及野生箭竹筍的促銷會等等,太管處企畫課課長李秋芳認為,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的成立,讓部落居民得以直接透過協進會與太管處對口,在部落居民間也逐漸累積一點一滴的信任,而太管處給予的行政協助,讓部落發展生態旅遊達到最好的效果。

積極的生態旅遊 促成遊客價值觀改變

「綠色生活學習社區」活動之協力造屋參與居民與遊客留影(攝影:陳永亮)如果你有「長跑3000公尺、負重10公斤健行6小時」的基本能力,那麼歡迎加入「綠色生活學習社區」!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與太管處共同推廣各式活動的同時,有另一群人以推廣部落文化與生活體驗的生態旅遊活動,積極奔走規劃生態旅遊系列活動,由同禮部落中的原住民擔任主辦之家,帶領遊客深入砂卡礑溪與清水山山系間,上山進行「工作假期」。

從2005年開始,曾經擔任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的李寶蓮,與山上的主辦之家試行舉辦「呼喚祖靈系列活動」,讓報名參加的遊客以「工作假期」的方式,參與協助原住民造竹屋、播種小米和釀酒等活動。而「長跑3000公尺、負重10公斤健行6小時」,則是在參與活動之前,遊客必須擁有的徒步進入部落的能力。這樣的生態旅遊不是輕鬆享樂型的,李光中表示,這是生態旅遊的另一光譜,以對環境進行保護、付出貢獻的方式來參與旅遊,更進一步造成遊客價值觀的改變,這是積極的生態旅遊定義。

協力造屋進行盛況(攝影:甘明翰)同禮部落的生態旅遊試行推動才正起步,往後的發展仍屬未知,雖然第一年的活動主要由李寶蓮負責籌畫和執行,但她表示在計畫第二年,將把實際操作執行交由「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接管。「綠色生活學習社區」在未有公部門主導和大力參與下,即將完成第一年的計畫,對於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與發展,李光中認為,公部門、協進會與部落民眾的參與討論,是未來能否持續運作的關鍵。

而曾經參與同禮部落各項活動,就讀於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的甘明翰表示,這樣的活動不管在山上居民與在一般民眾之間,都需要宣傳與推廣,結合公部門的支援與社區居民的主動參與,在完整的配套之下,山下社區可發展輕鬆休閒的旅遊活動,而帶動喜歡原始自然、原住民生活文化的遊客來到山上參加活動。

台灣自2004年發表「生態旅遊白皮書」以來,各地對舉辦生態旅遊有相當熱烈的討論,李光中表示,自然保護區本是應當發展生態旅遊的區域,而我們的國家公園在過去即有許多執行生態旅遊理念的作法,包括:勸導民眾保護自然環境,進行生態導覽解說等,然而在生態旅遊顧及的「環境、經濟、社會」三個面向來看,所欠缺的就是對於部落民眾生活的關注。因此,今天國家公園在發展生態旅遊之時,所應著眼之處,即在於「社區參與」的部分,在兼顧促進原住民社區發展和環境保育的雙重目的下,生態旅遊才是促成永續發展的有效作法。

於立霧山俯瞰雲海(攝影:陳永亮)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