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到過關渡自然公園以前,聽說那裡值得一看,卻不免質疑它又是一個「被刻意圍起來供市民盡情遊玩」的大台北眾多景點之一罷了。會這麼想,可能是覺得這個城市太多公共建設以「人」為本,卻甚少從大自然的角度作整體建構;直到那天我親自一探究竟,就跟友人同時愛上了這個生氣蓬勃的自然公園。
出發當天,颱風剛走不久,天氣還很陰沉,毛毛雨隨時會光臨大地。老實說,第一時間真的有都市人被慣壞的習性,認為「雨天不宜出門」;但想到荒野的夥伴曾說過,雨天是大自然的其中一個面貌,加上天氣並非壞到寸步難行,那就照原訂計畫出發吧!
抵達捷運關渡站,循著指標步行前往關渡自然公園,10分鐘不到就看見園區入口處大大的招牌及售票亭。收票的中年女子極熱誠地告訴我們在下午3點有一場濕地導覽,會有專門的解說員帶我們進到新成立的「發現心濕地」體驗自然野趣。當時已接近2點半,於是我們加快腳步走進園區,朝她說的「自然中心」報名去。
雖然腳步有點急,不過一向眼睛跑得比手腳還快的我同時發現這個公園的獨特魅力。它完全不像之前想像的,為了應付人的需要、為了讓人們假日有地方可以親近自然之名、行釋放自我壓力之實,而規劃「完善」,而是園區整體看來就像它的名字般「自然」,也可以說是有點荒涼。「荒涼」一詞顯然是從人的角度評斷環境,因而帶有些許貶意;但對於自然生物而言,卻是最好的棲息之處。不少植物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長,往這邊延伸、往那邊攀附,看來或許雜亂,但卻生命力十足。別以為亂七八槽的叢聚就是雜草,園區貼心的指標適時點出花草樹木的芳名及特有的性格。適逢陰雨天,園內遊客並不多,我們像是闖入大觀園的不速之客,必須誠惶誠恐地以最謙卑的心,領受大自然教給我們的課題。
抵達自然中心後趕緊報名「發現心濕地導覽之旅」,之後幾位解說員帶著我們前往位於園區東側的稻田區,以及水磨坑溪水域的「發現心濕地」。這一片人為建構的濕地占地約7公頃,具有天然濕地的各項自然淨化機制,就像一座天然的淨水廠,從太陽照射開始,利用土壤、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目的在拯救人為污染嚴重的淡水河支流水磨坑溪。
才剛進到心濕地,天空就飄下細雨,這可是上帝的恩賜啊!這時,出現了許多低飛的鳥,例如燕子,還有夏候鳥之一的黃小鷺,以及其他來不及一一詢問的鳥類。在解說員專業的說明下,我們不只用眼睛欣賞眼前美妙的荒野景觀,心中更是深刻地認知到,這些動植物們的一舉一動都反映了最真實的生態本色。
沿著狹小步道往前走,經過心濕地淨化機制的緩衝池、表面流式人工濕地、氧化塘等,最後抵達稻田小劇場及賞鳥廊道。解說員指著眼前一小片稻田笑說,這是讓小朋友們親自體會插秧甘苦的傑作,正因為他們不是專業的農夫,所以秧苗排列得很不規則,還有沒有插好結果無法長出穗來的。一旁還有用稻草和舊衣服紮的稻草人,五顏六色、形狀各異,十分有趣。
回程時,我們還瞧見體形頗大的夜鷺站在溪水邊,剎是驚奇,那時大概下午4點多。我問,既然稱作夜鷺,不是晚上才出現嗎?解說員笑說也是有比較「早起」的啊,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嘛!
來到這樣一個「自然」公園,人們完全退居至舞台之下,靜待各種角色輪流上場。既然是觀眾,就無法要求劇碼該如何進行,也無法預知情節的走向,只能帶著一顆期待的心,迎接任何形式的live show。這次我們很幸運,親眼見到許多鳥兒自在飛翔、毛毛蟲偽裝好躲在樹葉旁、螞蟻與蚜蟲間共生互惠,還有因都市化嚴重而好久不見的圓蚌與仰泳椿。這些出乎預料的加料戲碼,讓我們看得目不轉睛。感謝有這樣一個自然公園的存在之餘,也感嘆終日汲汲營營的都市人們,有多少人明白「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呢?
從自然公園回來後,有天在上班的路旁發現一叢叢開得燦爛的小白花,令我一陣欣喜,巴不得想拉住擦身而過的陌生人邀他一同欣賞;可惜的是身為高樓大廈底下裝飾用的植物,即使身處鬧區,又有多少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發現她們呢?
遺憾嗎?有空走一趟關渡自然公園,去那裡找回我們原本良善樸實的心吧!
※本文原刊於《台灣教會公報》28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