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類營造更好的環境 女性訴求與和平共舞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為人類營造更好的環境 女性訴求與和平共舞

2006年10月06日
作者:陳曼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會員)

暴力、環境破壞的受害者以女性居多,圖為喧騰一時的桃園RCA廠受害女工(圖片提供:苦勞網)「和平」這兩個自最近大家都朗朗上口。不過,不和平的感覺卻還是揮之不去。或許,和平是要用「做」的,而不是用「說」的。

回顧近代歷史,自從1945年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便不希望再一次發生戰爭而組成了聯合國,期待在聯合國機制下,各國能在會議桌上進行溝通談判,而達成世界和平的願望。近60年間,世界雖未再發生大規模武力戰爭,但各種不同型態的衝突,仍持續不斷上演。

以整個地球而言,產業與環境的衝撞,導致氣候變化異常、水資源不足、土地污染、廢棄物增加、及生態破壞等等問題,進而形成貧富差距擴大,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現象產生。在家庭暴力及一般暴力中,受侵害者的往往是女性。在台灣曾有過調查顯示,受暴力侵犯的人數中,女性受害者的比例高達了84.5%。

女性渴望和平、非暴力、非武力衝突的心,比男性更為強烈。在女性個體生命成長經驗中,若曾受到暴力對峙,對自我會缺乏自信心,對他人也會缺乏信任感。在保護自己的安全狀況下,隱忍躲避壓抑的情緒,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另一種傷害。

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對待,包含了尊重、包容與互相扶持。在族群之間,又何嘗不需要和平以待呢?

台灣是一個種族多元的社會。四百年前,唐山過台灣,後來荷蘭、日本都曾經在此處落腳。更早的原住民族,就有12種族之多。若再加上50年前,從中國各地移入台灣的族群,台灣的血緣交融,早已應該採用族群融合多元化的政策來進行整體規劃。在彼此磨合的過程中,我們也看見某些基於政治利益的操作,而更擴大衝突的鴻溝。對於台灣本土的認同不足,輕視台灣的既有發展,一心投中的現象,也令人擔憂。

近十年來外籍配偶人數攀升,使得2004年台灣每三對結婚夫妻中,就有一對是外籍配偶。外籍配偶大都是東南亞國家的女性嫁給台灣男性,這些女性來到台灣成為台灣人,生下許多的「台灣之子」。2005年,台灣每出生的7個嬰兒中,就有一位是外籍媽媽所生的。未來,我們無法再分裂這些族群,我們要肯定她們是「咱台灣人」,與之和平共處。

女性堅持和平的主張,不只是針對個人及族群,也包含國與國的和平對待。台灣長期受到八百多顆飛彈的瞄準,使國人心理產生不和平的壓迫感。我們追求台灣和平,不希望台灣發生戰爭;同樣地,我們也不希望其他國家存有戰爭的威脅。

由10個民間NGO所共同舉辦的「和平願景與草根運動~2006台灣和平國際研討會」將在10月20日展開一系列活動。邀請國際間包含美國、蒙古、日本、韓國、菲律賓、香港、亞齊的草根和平工作者來台灣和我們一起對話,分享彼此經驗。和平既然是普世原則與價值,就讓我們努力促成,讓大家與和平共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