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下)國際投影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下)國際投影

2006年10月22日
編輯室彙編;圖片提供: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原子艾迪紐約現代美術館精選展:核廢料的論辯──「原子艾迪」

艾迪原本在新墨西哥的國家實驗室參與製造大型毀滅性武器,退休後開始蒐集這些武器的核能廢棄物,展示在他名為「黑洞」的小店裡,因為他認為,核廢料這種東西是「只有進去,不會出來」的地方。他用這種方式諷刺軍火工業與美國處置核廢的謬誤。

 

觀看東南亞

每屆雙年展都會關注亞洲的一塊區域製作專題,今年的目標鎖定在台灣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東南亞國家。在「消逝的記憶」裡頭,導演尋找社會高度現代化過程中,新加坡所遺失的鄉村記憶;「北方的故事」是泰北小村落的9個篇章,訴說著城市的資本主義如何影響著鄉村恬適生活;台灣導演李立劭的「茉莉亞的小島」則描述從小島移居到大都會雅加達幫傭的印尼女孩茉莉亞的故事,故鄉情懷與在都會的卑微生活,如何互相牽引。

消逝的記憶          北方的故事          茉莉亞的小島

 

末代礦工就是要工作的「末代礦工」

如果工作的礦場要關閉了怎麼辦?英國這一群中年礦工把資遣費集合起來,買下礦場,繼續上工。在18分鐘的短片中,這群中年人以堅毅的人生態度選擇持續工作,進而維護社區與自我的價值。

 

 

東畫家的兩條大河──「東」

中國導演賈樟柯跟隨畫家劉小東到三峽的奉節地區尋找素材,觀看大壩的興建、拆遷工人的生活,以及古老縣城漸漸走向消逝命運。劉小東離開奉節轉往下一個目的地──曼谷,又去尋找熱帶河流城市裡的人文色彩。

 

 

達爾文的夢全球化的黑暗面──達爾文的夢魘

這是一部描寫全球化不義的影片。1959年英國人把尼羅河河鱸(Lates niloticus)放進非洲的維多利亞湖作為釣遊之用,最後卻成為強勢魚種,幾乎吃光了湖中的原生魚種。後來河鱸的肉被大量的加工廠製成魚排出口到歐洲,但是飛行員載送漁獲的同時,卻同時走私軍火到內戰中的鄰國。這部影片由歐洲超級市場的河鱸肉講起,牽引出全球化一連串的黑暗面,不需說教即刀刀見肉。

 

海嘯女孩撫慰災變創傷的心靈之歌──「海嘯女孩」

一位荷蘭小女孩到斯里蘭卡度假,遇上海嘯,從此不敢親近海水,把不安與創痛透過繪畫抒發出來。這部影片有舒服的節奏與運鏡,畫面漂亮的使人忘記自己是在看紀錄片。

 

 

極地生存法則生存大師──「極地生存法則」

很多人知道愛斯基摩人生存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區,但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麼捱過的?「極地生存法則」紀錄著他們師承傳統智慧的生存哲學。與這部當代影片相呼應的,還有1920年代的經典紀錄片「北方的南努克」,紀錄著叫做南努克的加拿大愛斯基摩人,與他們一家如何在極圈內生活。

詳情請見 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