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環保NGO談水環境 中國經驗:用好故事吸引關注 影響公共決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兩岸環保NGO談水環境 中國經驗:用好故事吸引關注 影響公共決策

2006年10月26日
本報訊 (張文樺報導)

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永蓄水環境如何將永續水環境的目標化為具體行動?由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主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承辦的「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持續全台走透透,25日在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的交流論壇邀請綠家園志願者創辦人汪永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陳建志、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張豐年等人,暢談從媒體參與環境保護、體檢河川污染以及治理的經驗交流。

汪永晨以自身經驗解析媒體參與環境保護的案例,強調利用「好故事」讓環境議題得到關注並廣泛流傳,比如生態保育與盜獵者之間的矛盾與爭議並非絕對,更能進一步與NGO串連合作,以倡導議題,因為媒體報導能尋求法律救援,且幫助多樣的聲音被群眾聽見。透過報導以達到資訊公開,以水利工程虎跳峽為例,證明媒體可以鼓勵民眾參與,並進深影響公共决策。

張豐年則蒐集了許多河川議題案例,上百張的照片清楚說明過往治理失敗的經驗,儘管台灣大部分原始河段有沖蝕定型岩盤等自然之水制工,也有自然岩壁或濱溪植被等之護岸工,但在水利改善排水與水資源利用之盲點與矛盾下,水患的根本原因未經釐清甚或遭刻意誤導,特別需要民間團體的監督。

談到河川巡守,陳健志表示,台灣每年至少超抽地下水20幾億噸,導致地層嚴重下陷,且民眾正確用水觀念不足,水價過低導致過度浪費,且長年過高的漏水率達30%卻無力處理,水資源現況存的存有許多危機,近年社區參與漸增以及各地社區大學的努力下,算小有成果,全台河川巡守目前有幾百支隊伍,以及一百多條河川進行封溪護魚。

綠家園志願者創辦人汪永晨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張豐年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陳建志

為了讓中國大陸NGO代表能更了解台灣,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主任劉美麗分享在地NGO的活動與經驗,也拜訪靜宜大學台灣生態研究中心,有60多位學生參與,生態系教授陳玉峰直指歷經五種政權轉變的台灣,民間運動與中國截然不同,若中國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對立,保育工作將更加艱難。汪永晨則以採訪經驗見證苔原變成礫石灘的慘痛經驗,以高原生態的脆弱來回應學生對於青藏鐵路的詢問。

靜宜大學台灣生態研究中心教授陳玉峰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將於26日下午2-4時在台南社區大學舉辦永續社區發展與社區參與論壇,邀請野性中國財務總監陸俊分享用影像保護自然的經驗、台南市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召集人黃煥彰介紹工業遺毒之揭發,以及舢筏協會會長蘇水龍、二仁溪整治促進會會長杜明輝分享金間參與護溪運動之經驗。27、28日將在高雄及花蓮進行永續發展、能源議題交流論壇,讀者可參考「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詳細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