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回顧:印尼霾害 遠及東南亞鄰國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6回顧:印尼霾害 遠及東南亞鄰國

2006年12月26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林忠和;得票率:46%(票數:439)

紅毛猩猩(圖片來源:Wisconsin Primate Research Center)印尼燒芭(火耕)活動引發林火與煙霧,導致霾害,空氣污染嚴重危害當地民眾健康,並造成龐大經濟損失,除印尼本身以外,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皆受波及。印尼政府除向國際尋求支援、以儘早撲滅森林大火,並於10月12日首度同意加入東協「超國界防霾害公約」,成立「五國環境部長共同委員會」,研議以衛星監控取締非法燒山者,且希望能針對霾害和氣象變化,建立有效的觀測與通報機制。

印尼霾害肇因於印尼政府鼓勵民眾栽植椰子與橡膠樹,並允許農民將林地轉變成農耕地,蘇門答臘及加里曼丹的業者為了方便耕種,非法放火燒林整地,近年來皆導致森林大火,加上今年是超級「聖嬰年」,氣候異常乾旱,火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大規模的森林火災燒毀將近百萬公頃熱帶雨林,包括印尼婆羅洲、蘇門答臘、新幾內亞以及爪哇等地,相當於30-40%的台灣面積,多種生物物種不保,國家公園野象保留地亦遭到破壞,東南亞地區的長期生態平衡與環境穩定面臨危機。

生態浩劫之餘,公共衛生亦為一大隱憂,單是印尼就有3萬5千人因霾害罹患呼吸疾病,東南亞經濟亦遭損害,印尼及鄰國馬來西亞的機場連續數日因能見度過低被迫關閉,麻六甲海峽也因煙塵密布傳出撞船事件。霾害同時影響當地觀光收入,包括澳洲等國在內紛紛對東南亞發出旅遊警告,要求遊客注意呼吸道感染。根據新加坡一項調查指出,印尼霾害使新國民眾醫療支出大幅增加,工人生病請假增高導致生產力降低,人們也因霾害儘量不進行戶外娛樂,新加坡10月起因為霾害影響,已蒙受經濟損失達8,000萬新元(約5,052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