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媽祖魚 環保團體成立聯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搶救媽祖魚 環保團體成立聯盟

2007年01月29日
本報2007年1月29日台北訊

環保團體希望,將來西海岸可以常常見到中華白海豚全家福。(照片提供:中華鯨豚協會)數個環保團體昨(28)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宣布發起「搶救媽祖魚聯盟」。環保團體指出,台灣俗稱「媽祖魚」的中華白海豚,經國際科學家調查發現,全台不到200隻,而且發現的魚隻有三分之一傷痕累累,政府應予重視,其稀有程度比貓熊跟黑面琵鷺還高。

中華白海豚民間暱稱媽祖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印太洋駝海豚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出生時身體灰色,青少年體色變淡佈滿藍灰色斑點,但成年後全身雪白,甚至呈現粉紅色澤,因此又稱為粉紅海豚。可能因為漁民容易在春天3月海浪平靜時發現,此時恰逢媽祖誕辰,所以暱稱這種有著吉祥白與粉紅顏色的海豚為「媽祖魚」,分佈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溫、熱帶地區,喜歡聚集在靠岸且河口附近。

福爾摩沙鯨保育研究小組負責人楊世主表示,媽祖魚須生存於淡水與海水混合的環境,因此牠們棲息地大約位於台灣苗栗到嘉義段,河川出水口離岸約5公里處。

環保團體從學術研究單位得知媽祖魚即將滅絕的噩耗之後,決定立刻展開保育運動,籌組媽祖魚保育聯盟進行搶救。目前加入聯盟的成員有: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環保聯盟、雲林縣野鳥學會、彰化海岸保育聯盟、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與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環盟秘書長何宗勳說,搶救聯盟計畫2月起培訓義工,從事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