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平原砷含量過高? 民眾應「砷」入了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關渡平原砷含量過高? 民眾應「砷」入了解

2007年02月08日
本報2007年2月8日台北訊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土基會針對近日媒體對於台北市關渡平原部分農地土壤及農作物含砷之問題的大幅報導,提出回應並說明事件原由,同時強調關渡地區農地砷含量較高,並不是因為廢水、廢液的排入,或者是廢棄物管理不當造成的污染,民眾不需過於擔心恐慌。

環保署表示,關渡地區農地砷含量較高的主因是源為地熱谷附近河床所含高量砷鉛鐵礬礦,經自然傳輸長期累積所造成,屬環境地質因素,與地質長期沖刷、傳輸、沉積有關。這份調查是始於95年度環保署補助台北市環保局進行北投農地砷含量及分布範圍的擴大調查結果,發現關渡平原約123公頃農地(表/裡土)含重金屬砷達土壤污染管制標準(60mg/kg)。

環保署與台北市環保局研議近期需採取的相關措施包括:台北市環保局持續監測關渡平原的土壤及地下水;建設局將該處作物先行控管檢測;建設局及水利處於磺港溪旁適當地點設置告示牌;衛生局評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函請衛生署研訂稻米砷含量食用限量標準;工務局則考量管制磺港溪上游砷濃度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地區的土壤外移。

不過,台北市環保局局長沈世宏6日表示,整個研究計畫由台北市環保局出資委託台大生態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不過因為還有2塊土地檢測資料未完成,最後的期末報告今年3月才會提出,研究結果在不夠完整的情形下發佈消息,易引發不當聯想。

台大生態工程研究中心張尊國教授表示,因為媒體採訪後他才說明研究結果,希望提醒民眾使用地熱谷水源做菜有風險。張尊國說,先民在關渡平原耕作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土壤砷含量甚至到地下4公尺;但因為植物不易吸收砷,所以區內稻穀的砷含量,經檢測後多數都低於標準值,屬於食用範圍之內,民眾無須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