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變濕地 日絨毛蟹現蹤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垃圾山變濕地 日絨毛蟹現蹤

2007年02月09日
摘錄自2007年2月9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土城大漢溪畔原本臭不可聞的垃圾山,環保署投入2600萬元整治成「浮洲人工溼地」,日前溼地工程才結束,工作人員就發現淡水河口消失多年的「日本絨毛蟹」,讓參與濕地工程的人員樂不可支。

環保署表示,過去土城地區的汙水接管率不高,生活汙水都直排入大漢溪,從空照圖總看到一條黑色的水流,像毒瘤一般穿過城市。環保署後來補助台北縣將位於土城浮洲橋、城林橋之間,佔地13公頃的垃圾山移除,並整治成「浮洲人工溼地」。日前濕地已完工,不但每天可處理土城11000公噸的生活汙水,而且也化身成北台灣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濕樂園」。



日前環保署官員到現場驗收工程時,負責濕地工程的愛魚公司張文賢,意外在濕地發現久違的「日本絨毛蟹」,環保署官員也大呼不可思議。張文賢說,日本絨毛蟹只能生長在非常乾淨的水域,是中下游水域的指標性生物,毛蟹早年廣泛存在台灣西部河川,近年水質汙染嚴重,加上大量撈捕,族群數量遽減,目前只有少數溪流找得到。

浮洲人工濕地發現日本絨毛蟹,代表水域變乾淨了。環保署表示,浮洲濕地水質會如此清澈,主要是浮洲濕地有全國獨創的淨水方式,汙水進入濕地前先經過一座沉澱池,把細砂沉澱下來。現在水變清澈了,毛蟹來了、青蛙來了、鳥也來了,茭白筍、白菜、稻穀、蓮藕也全都爭著長出來。張文賢統計,已在濕地找到了6種螢火蟲、6種蛙類、12種鳥類與水生植物共49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