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寧夏段將年放流600萬尾土著魚類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黃河寧夏段將年放流600萬尾土著魚類

2007年02月15日
摘錄自2007年2月14日新華網寧夏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根據農業部批准建設的黃河寧夏段瀕危水生動物救護中心專案計畫,中國將在黃河寧夏段年放流增殖大規格魚種黃河鯉500萬尾以上、黃河鯰100萬尾以上,以使黃河鯰、黃河鯉等種質資源在黃河寧夏段得到逐步恢復。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漁業局介紹,目前該專案正在建設之中,有望於2008年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除對黃河鯉、黃河鯰進行人工繁殖、放流增殖外,還將重點開展黃河寧夏段珍稀魚類鴿子魚、赤眼鱒等搶救性保護。

黃河寧夏段由南向北流經寧夏引黃灌區11個縣市區,流程397公里。黃河鯉、黃河鯰、鴿子魚、赤眼鱒等土著魚類一直是黃河寧夏段水域中的優勢自然種群,也是主要的捕撈魚類。近年來,隨著黃河流域水污染加重,受經濟利益驅動等原因,黃河寧夏段天然魚類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為此,2003年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佈每年5月1日至7月31日,在黃河寧夏段實行休漁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