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土壤,我們是否可以改善呢?以自然的力量改善,增加一公分的土壤要約400年的時間,每年流失的土壤我們無法計算,也沒有時間再等待,且每天農夫都要在耕地耕種,我們只好靠自己改良土壤,不用化學肥。不用購買有機肥,我們可用堆肥來改善土壤,也符合環境教育理念。
我們將不用的廢棄物經時間等待和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的轉化,變成對土壤最有幫助的改良土,土壤增加了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加強了土壤的保溫效果,保水、保濕效果,改善土壤的PH 值,也改善了土壤的密度。最重要的是環境的改善,我們將不要的廢棄物轉化成土壤的黑金。
有機農法的創立可以說是築基於修正慣行農法的弊病上,所以強調不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但是單憑土壤的供應養分能力,在現時像台灣地小人稠的集約耕作,是不足以應付生產需求,因此必須援用外界生產材質以確保生產。這些外加的生產資材即是堆肥與一些天然農藥。經常有人會認為有機農業就是使用有機肥料,所以使用任何生物質的材料,像是禽畜排泄物,就能算是有機肥料,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為何現代農業會從挑大糞的水肥時代進入化學肥料時代?原因在於懼怕那些生肥含有藏病原,造成衛生問題,而未經發酵腐熟的生物質材質隱含這些危機。然而農業使用化肥將近150年,又發現了過渡依賴化學肥料的弊端,才走進強調堆肥運用的有機農法。未腐熟的生肥是製造問題的垃圾,而經過腐熟堆肥是有用的,不是垃圾,因此無須把有機農業看成是「回歸原始」,而是「道法自然」的進化昇華。
摘自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吳三和有機農業哲學思維:生命本土化
保護土壤與養地簡單的方法(參考新世紀農耕):
- 大自然以最天然形式來供應植物,將有助於土壤吸收殘葉與岩石的能力,若能有效利用太陽能及空氣中各種元素,植物的成長就能持續而且穩定。
- 岩石裡各種礦物元素都有,將它磨成細粉末,加入土壤是既快又省事。
- 到森林帶一杯森林土回來,撒在園地裡,對於田地有很深遠的影響。或泡一杯泥土水灑在園地裡,也一樣有效。
- 土壤貧瘠用堆肥改善,做固肥、液肥都是最好改良土壤的方法,我們只要耕種技巧上稍做調整,就能克服土壤的貧瘠與荒蕪。
- 土壤太多石頭,撿大石頭,留小石頭,種植物,讓它生長,用土壤的微生物自然繁殖,改善泥土,時間約一年。
- 挖池塘,做生態池,改善水的能量。
- 如果蔬果胖大鬆垮表示本身沒有足夠礦物元素,蟲子就會來吃。如果蔬果個子不夠大但是結實又有營養,蟲子比較不喜歡吃。當植物長期無法攝取到它所需要的養份時,自然容易招致病蟲害。
- 豆科與芥菜、貝殼、蛋殼都是好的改良土壤的元素。
- 混種是將不同生命力的植物,一起種,可以減少蟲害與滋養不同的植物。
- 如土地可採輪耕,最好,一半自己吃,一半大自然吃。
- 土壤好,生命力高,雜草就少。
- 種植時,如果擔憂收成好壞,就不可能種出好蔬果,您必須對大自然的生長力,保持單純無疑的信念。
《農耕大事吃小事》
作者:彭博彥
此書是過去十幾年來彭老師的嘗試與輔導經驗,基於愛護土地與永續經營的概念,通過書籍來分享無毒自然栽培農法,進而達到農耕大事──吃小事的概念。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無須再為健康、無毒的食物而煩擾,更不用擔心因為栽種過程破壞了生態,造成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