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滅鼠藥 燒山墾地讓草鴞族群岌岌可危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只滅鼠藥 燒山墾地讓草鴞族群岌岌可危

2016年12月30日
本報2016年12月30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高雄鳥會日前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公布高雄旗山的草鴞因滅鼠藥死於巢位中的影像,台灣數量稀有的草鴞族群,因政府發放給農民施用的滅鼠藥,面臨存亡危機。然而草鴞不僅遭滅鼠藥二次毒害,適合草鴞生長的草生棲地,更因為人為入侵進行農業開發岌岌可危。「草鴞棲地的危害比鼠藥更嚴重,」高雄鳥會理事長林世忠29日在該會舉辦的草鴞保育行動平台專家會議中說。

這個專家會議在過去四年召開了八次,召集會議的高雄鳥會長期觀測位於高雄燕巢和旗山的草鴞巢區,草鴞喜歡低海拔的草生環境,牠們會將白茅草壓攏,整理成如隧道般的巢位,每年10、 11月和2、3月是繁殖期,一次可生下約五顆蛋,孵化率高,但受到棲地干擾和食物來源毒害,成功活過第二年的雛鳥比例低於50%。旗山死於毒害的草鴞成鳥,連帶的巢位中四隻雛鳥也不見蹤影,林世忠說,「牠們很難存活下去。」

草鴞。攝影:周建廷。提供:高雄鳥會。(非經許可禁止任何方式轉載)

高雄鳥會在旗山監測的草鴞,今年11月遭鼠藥毒害死於巢位之中。攝影:周建廷;高雄鳥會提供。(非經許可禁止任何方式轉載)

生存環境與人為環境重疊  易受農藥毒害

臉部特徵相當獨特的草鴞,因顏盤如猴臉,又稱「猴面鷹」,高雄鳥會表示,草鴞可能是台灣目前數量最少的貓頭鷹。不僅數量稀少,相關的研究也不足。

在目前的調查資料中可知,草鴞喜歡草生、河灘地,有干擾過的地形,例如墓地、農地等,茂密的樹林反而不是牠們的棲息環境。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蔡若詩指出,「在2、3月的繁殖季期間,在大片的草地、河灘地較容易觀測到草鴞;非繁殖季,則會出現在多樣的鄉村地型。很可能是因為要覓食而在人為干擾過的土地出現,如墓地和鳳梨田等。」草鴞的生存環境跟人為環境有相當大的重疊。

出現在人為干擾的環境,就更容易受農藥毒害影響。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從2014、2015年民眾救傷猛禽中發現,在178隻猛禽肝臟樣本中,超過五成檢出殺鼠劑殘留,其中黑翅鳶的檢出率高達88.4%。「黑翅鳶和草鴞的習性一樣,都以野鼠為主食,」孫元勳表示,草鴞面臨的毒害風險和黑翅鳶相當。

高雄鳥會連續四年舉辦草鴞保育行動平台專家會議。攝影:李育琴

高雄鳥會連續四年舉辦草鴞保育行動平台專家會議。攝影:李育琴。

防檢局:全國鼠藥用量已減少  專家:以溝通取代全面禁用

為減少猛禽受鼠藥毒害,農委會防檢局2014年起停止實施全國滅鼠週,2015年不再補助地方政府滅鼠藥發放經費,也製作摺頁,鼓勵農民採用捕鼠籠或生態防治法對付鼠害。

「停止滅鼠週的實施後,二年來全國滅鼠藥的用量已減少一半,」防檢局技正邱安隆說,未來除了鼓勵農民以友善農法耕作,也希望業者引進低毒性的農業用藥來取代殺鼠藥。

根據南部各縣市環保局和農業局的報告,公有地已不再投放鼠藥,但是仍編列預算採購伏滅鼠、可滅鼠等,供私有農地農民和市區居民索取使用,採購經費在120萬到500多萬元不等。不過預算編列已逐年減少。

對於鼠藥毒害,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劉小如建議,應針對鳥類、兩棲、爬蟲、昆蟲等生物類群的鼠藥進行檢測,建立鼠藥的環境背景值,了解鼠藥在環境累積或毒害情況。

要全面禁用鼠藥很難,孫元勳建議,應配合鳥會的教育推廣,鼓勵農民局部不用農藥,或使用生態友善的防治方式。他認為,與農民溝通鼠藥對猛禽生態的影響,比起強制禁用更有效。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孫元勳認為,應用溝通取代禁用,讓農民了解鼠藥對猛禽保育的危害。攝影:李育琴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孫元勳認為,應用溝通取代禁用,讓農民了解鼠藥對猛禽保育的危害。攝影:李育琴。

水果價高  農民燒山開墾  鳥會疾呼草鴞棲地劃保護

儘管政府發放的滅鼠藥已逐年減少,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指出,中寮山巢區的草鴞已棲息多年,但最終仍吃到毒鼠而死亡,表示棲地周邊的農藥毒害開始影響其生存。

高雄鳥會希望能針對鼠藥投放的效益進行評估,並且加快推動生態防治和替代藥劑方案,此外,也呼籲相關單位進一步在旗山、燕巢的草鴞巢區周邊,進行試驗性的生態友善棲地保護計畫。

近來果樹農作物價格提升,農民在農地不足下,開始租用未開墾的私有地或公有土地耕作,草鴞巢區周邊土地很快將面臨農業開發的入侵。高雄鳥會表示,希望政府把周邊國有土地先行保留起來,不要開放私人租用,保護草鴞有不受人類干擾的棲地。

草鴞。攝影:林昆海。提供:高雄鳥會。(非經許可禁止任何方式轉載)

高雄鳥會高雄旗山草鴞巢位的記錄,草鴞棲地面臨重重危機。攝影:林昆海;高雄鳥會提供。(非經許可禁止任何方式轉載)

林務局保育組科長許曉華表示,將先盤點草鴞棲地周邊的土地權屬,並與民間團體一起針對棲地進一步保護,不過仍需國有財產署對土地租用加以限制。

保育團體要搶在人為土地開發之前,將草鴞棲地保護起來,不過根據研究單位既有的調查研究,對草鴞的棲地習性和行動模式所知仍有限,因此會中建議,應進行衛星繫放來了解草鴞巢區和繁殖習性,同時要積極推動草鴞活動範圍內生態友善農業。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