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少年》柔珠海洋 | 環境資訊中心
科學少年

《科學少年》柔珠海洋

2017年01月22日
作者:邱育慈

市面上的洗面乳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含有柔珠成分,主打「抗痘」、「深層清潔」、「活力煥膚」、「無瑕透白」、「去油」……等訴求的產品,更是吸引了愛美少男少女們的目光。注視著代言明星的粉嫩光滑肌膚,誰都想只要青春不要痘、黑頭粉刺全部退散,趕緊追隨這份美的召喚才是上策吧!

柔珠在我們刷牙洗臉的過程中流進大海。圖片來源:科學少年

但是當你使用這類產品,洗完臉後仔細端詳鏡中的自己時,大量的柔珠已經從水槽流入了下水道。由於體積太小,沒有任何網柵可以攔截,淨水廠也無法過濾,接著便流入河川,繼而抵達海洋。途中柔珠會吸附許多重金屬毒物,進入海洋時,它們早已變身為高毒性的微粒,海洋動物將會因為吃下它們而導致疾病或死亡。再加上它們難以被分解,將會大量且持久的留在海洋,為生態系統帶來嚴重負擔。

「這根本就不必要,而且會對海洋造成傷害,必須立刻阻止!」國際期刊《自然》在2015年9月的社論中如此警告著,以美之名召喚消費者的含柔珠產品正在造成難以收拾的環境汙染。

柔珠美麗的陷阱

「柔珠」其實就是塑膠微粒,它比沙粒還要小。如果把洗面乳加水攪拌均勻,以濾紙過濾,一顆顆柔珠便會在濾紙上清楚顯現。

柔珠不只出現在洗面乳中,也在沐浴乳、牙膏,以及去角質抗皺乳霜等個人清潔用品中現身。一小罐200毫升的洗面乳,就可能含有超過30萬顆柔珠。甚至有些特製的枕頭與棉被中也有它的蹤影。

研究顯示,每天有數十億顆柔珠進入湖水、河川與大海,由於柔珠看起來像是魚蛋或是浮游植物,常常被浮游動物以及幼魚吃掉,而小魚又成為更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如此延伸連結下去,就會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受到高毒性的塑膠危害。

柔珠所能吸附的還包括有害微生物、病原體、藻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等,它們在環境中難以被分解。如果要過濾這些柔珠,只能把水中的微生物一併除去,這等於是破壞生態系的基礎,因此相當棘手。

2015年加拿大馬吉爾大學研究發現,清潔用品中的柔珠已經沉在加拿大的湖中和河底,它們如海綿一般,大量吸附有毒重金屬之後被魚類吃掉,人們再把當地的魚類吃下肚。該研究團隊也表示,不只加拿大境內,連美加交界的五大湖區裡,柔珠汙染問題也非常嚴重。根據估計,安大略湖中每平方公里就有數百萬顆柔珠。

塑化的海洋

柔珠最早是在1976年由挪威人發明,後來用於癌症研究、愛滋病治療,以及製造平板電視。化妝品工業很晚才發現這類柔珠的去角質能力奇佳,用來清潔牙齒或肌膚十分理想,成本又比天然的去角質成分便宜許多。產品推出後,由於消費者接受度高,這類產品就被大量製造,沒想到卻導致難以想像的海洋塑膠汙染。

廣為流布的海洋塑膠汙染,不只危害海洋生物,也會危害人類健康。2015年10月, 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的一篇研究證實,在中國超市販售的食鹽產品均含有塑膠成分,不管原料是取自湖、井、鹽礦場或是海洋,其中海鹽的塑膠含量是最高的。

針對這項發現,紐約州立大學學者認為,塑膠汙染早已廣為分布,所以世界上的食鹽產品,不管是中國或美國的超市裡,受汙染的程度可能差不多。海洋的塑膠汙染來源,除了柔珠之外,也有可能是寶特瓶等較大型的塑膠垃圾分解而來的。

關於塑膠汙染海洋的嚴重性,英國的愛倫麥克阿瑟基金會2016年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WEF)提出警告:到了2050年,全球海洋中的塑膠總重量將會比魚還多!這份報告說,目前全世界海洋已經有重達1億5000萬公噸的塑膠垃圾,約為魚類總重量的五分之一。然而塑膠垃圾目前仍然以每年至少800萬公噸的驚人數量進入海洋。

為什麼有這麼多塑膠垃圾呢?以塑膠包裝材料來說,大約有三分之一沒有被妥善回收而變成了垃圾,不僅阻塞城市下水道,也汙染了海洋。如果把這些塑膠包裝垃圾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加上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影響,換算成為金額支出,保守估計下來,一年不會低於400億美元,遠遠超過塑膠包裝業的整體獲利!簡直是得不償失啊。

立法禁用柔珠

由於全球各地反對柔珠產品的呼聲不斷,一些牙膏與洗面乳生產者決定停用柔珠,不過有些廠商希望政府立法全面禁用,避免有些公司仍然使用便宜的塑膠做原料,而取得不公平的優勢。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5年底簽署了一個法案,新法明定2017年7月之前,市面上所有的個人護膚、清潔、磨砂等用品中都不得含有柔珠。在這法案中,柔珠的定義為直徑小於五毫米的微小塑膠粒。

加拿大也打算跟隨美國的腳步,目前正在加緊立法,預計在2017年底先禁止製造與進口含有柔珠的產品,到了2018年底市面上將禁止販售相關產品,2019年底再擴大到禁賣非處方籤藥品及天然健康產品,並希望在2020年讓含有柔珠的產品在市場上消失。不過加拿大的管制範圍略微寬鬆,只鎖定直徑小於二毫米的塑膠微粒。 

在澳洲,廠商自願性淘汰含柔珠產品的計畫已經開始推行了,政府在2016年2月底就先提出警告,如果到2017年7月檢討進度時,發現自願淘汰的效果不彰,將會透過立法方式禁用柔珠,以形成更強的約束力。

國際上關注海洋塑膠廢棄物的力量如波濤洶湧,層層疊疊加乘,力道愈來愈大,這股風潮也影響了台灣。2015年底,環保團體調查市面上308款洗面乳跟沐浴乳產品,發現其中有高達108種都含有塑膠微粒。對此,環保署已經預告「於2018年7月起不得輸入或製造含塑膠微粒的個人清潔用品,2020年起全面禁售」的草案,一旦順利立法,台灣將是亞洲第一個訂出管制辦法及時程的國家。

不過,在政府採取更進一步的禁用行動之前,你可以掃描左方QR code下載「打擊塑膠微粒App」,查詢商品是否含有柔珠成分。若是個人清潔商品含有polyethylene(PE)、PET、Nylon等成分,便是有添加塑膠微粒,請拒絕購買此類商品,並與親友分享資訊。

※ 本文出自  第21期/2016年10月號,轉載請洽科學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