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全球零售業產業鏈的批判,可以同時參照討論牛仔褲供應鏈的紀錄片《中國正藍China Blue》,以及批判零售業巨擘沃爾瑪,作為大型商場對於環境、社區與員工的剝削的紀錄片《沃爾瑪:低價的代價》,對於整體批判視角將有個更加完整的輪廓。
《中國正藍China Blue》是紀錄片導演米查.普雷德(Micha X. Peled)於2006年所拍攝完成的全球化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分別為探討基因改造的紀錄片《苦澀的種子Bitter Seeds》(2011),以及同樣切入反沃爾瑪的紀錄片《我們不要大賣場 Store Wars: When Wal-Mart Comes to Town》(2001)。《中國正藍China Blue》片尾暗示到,由中國工人超時工作、勞動條件極差的狀態下,所大量製造的牛仔褲,其中一部分將會運輸到沃爾瑪商場。
供應鏈上極差的勞動條件只是對於沃爾瑪的批判之一。勞力剝削作為人權問題,最終必須詰問這個不平等,且持續剝削所有受薪者、致使供應商只能遵從遊戲規則的經濟結構。在紀錄片《沃爾瑪:低價的代價》中,導演舉證歷歷,打擊沃爾瑪自詡所謂「尊重個人、服務顧客、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以及公益的社會企業責任,質疑低價經營策略,究竟讓員工、整個社區、環境付出了什麼代價?
事實上,紀錄片《沃爾瑪:低價的代價》的導演羅伯‧葛蘭伍德(Robert Greenwald) 是執導過多部紀錄片的金獎導演,揭露企業剝削、軍火商衝突以及紀錄各種影響到一般人的政治議題。從2002年拍攝紀錄片開始,他發現觀眾對於發掘社會議題、聆聽個人故事的渴望。便開始藉由不受傳統戲院束縛的發行管道,例如DVD發行、小眾觀看、網路、社群媒體等,葛蘭伍德將這些議題性紀錄片直接、深入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進而對主流媒體施壓,創造新媒體使用者中的批判聲浪。
紀錄片《沃爾瑪:低價的代價》中,首先批判這個自認、公認虔誠的基督教企業,卻不斷壓榨勞工。藉由沃爾瑪計時員工、中階主管與顧問的訪談口白,直指其零售人員薪資下降、他們永遠在加班,企業策略性地減少正職人員,僱用員工福利少、人事成本低的計時員工。沃爾瑪深知貧窮家庭需要這份工作,藉由薪水少、工作多、延長工時的責任制來要求員工虔誠地投入企業。
這種壓榨導致公司永遠在徵人,同時經理階層被教導偷員工工時,為控制預算給上面看,整個公司都在竊取員工工作超時的薪資。沒有人有時間跟錢吃午餐,多數員工在貧窮線底下,他們表示公司各種健康保險的保險費用太貴,所有賺的錢最終又回到沃爾瑪,購買他們低價劣質的產品。沃爾瑪員工的工作,無法支付生活、沒有健保,而且沒有尊嚴。甚至在升遷跟一般職場環境中,充斥對於非裔美國人跟女性的歧視,抗議不僅沒用,還導致被羞辱、折磨。
這樣的大型企業卻由整個社會付出代價。公司最終濫用政府資源,製造貧窮,然後讓這些低收入員工,轉而向政府尋求幫助,包括使用各種社會福利,擠壓原本屬於公共大眾的基本權利。代表人民的政府,卻同時褒獎大型企業,政府提供沃爾瑪營利補助,排擠原本應該在教育、心理諮詢、社工、警消等公共建設上面的預算。
事實上,沃爾瑪抗拒工會,威脅、瓦解工會的惡名,也是人盡皆知。除了打壓、監視工會員工,多數在抗議後遭到報復或懲罰。這種藐視體制、追求利潤大於安全跟人命的作法,同時體現在其員工與顧客的性命安全受到威脅上。
沃爾瑪只在賣場內裝設監視器,而一旦付完錢你的安全就不歸他管。許多起殺人、強暴案件發生在沃爾瑪的停車場區域,只要有巡邏或監視器便可以解決的問題,它視而不見。其次,沃爾瑪對環境法規輕慢、不負責任也遭批判。占用空間丟擲廢棄物的沃爾瑪賣場,將農藥等化學藥劑亂放,進而汙染飲用水源。
最終,這個進入社區、回饋社區的慈善謊言遭到戳破。許多受訪者表示自己愛美國、愛這個自由國家,然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競爭下,市場被有錢人壟斷,國家與大型企業結盟的營利體,導致經濟層面人民多數人的福祉沒被照顧,而且被壓迫。當大型連鎖店進入,獨立店面的銷售額便會下降,店面紛紛開始拋售,周遭房價不升反降。
大型商場在經濟上驅離人民,有受訪者表示,在美國郊區,會先看到漢堡王,然後整個社區裡面像被炸過一樣,什麼都沒有。有人觀察到,沃爾瑪不提供優質小鎮生活,生活被破壞了,最後買不回來。例如許多家庭型態的商店,在社區服務多年,很多年輕人從小在此工作,對於貨物銷售有所專長,了解顧客的需求,這些是大賣場的人所不懂的地方。沃爾瑪被批評,來社區讓其他人滾蛋,建立自己的王國是為了摧毀其他小店,小商家紛紛關門倒閉。
紀錄片《沃爾瑪:低價的代價》同時批判這個所謂積極的企業文化,以最高利益為考量,將全世界的血汗貨物輸往美國,從中國、孟加拉、宏都拉斯等地。工廠血汗、工時長、工資低,導致產品便宜,整個企業把勞動條件的標準往下拉。
沃爾瑪於1962年成立,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連鎖零售企業,迅速於美國境內各州設立大型商場。其對於整體社會發展的負面效應,上面已經談過不再贅述。而這樣的神話在1996年進入中國,截至2012年,已經在中國140個城市開設了370家商場。
一個已經飽受批判、為美國境內棄之如敝屣、拒絕進入的跨國企業,人們開始意識到問題,並為了且自由的居住而與之抵抗。在新中國市場伴隨著快速發展、變調的資本主義操作,在食品安全、整體勞動條件與底層社會文化上,將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亞洲社會將會付出什麼代價?我們無法想像。
※ 編按:本文為2014年環境線上影展《小確幸不幸》參展影片《沃爾瑪:低價的代價》影片賞析文章。原刊載於《環境通訊網》,刊登日期2014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