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里山行動」串起國土綠網 林華慶:美濃是重要策略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以「里山行動」串起國土綠網 林華慶:美濃是重要策略點

2017年05月12日
本報2017年5月12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為了串聯中央山脈與周邊的生態系,林務局規劃「國土生態保育綠網」,並發展不同的因應策略,鼓勵聚落和社區以「里山倡議」或「里山行動」回應,則是重要策略之一。

林務局長期推動「社區林業」或以生態保育計畫復育劣化棲地,但各計畫多屬個別據點,彼此缺乏連結;最近啟動的「國土生態保育綠網」,則是更宏觀地以台灣為一個系統思考,以分區治理的概念規劃七大主題。計畫中「南部與恆春半島」即鎖定具有深厚里山底蘊的美濃為戰略位置,推動產業發展更趨於友善環境。

林務局長林華慶指出,里山倡議是由下而上的行動,對於具有里山願景的社區,林務局將陪伴、協力完成其里山願景;而里山倡議如果沒有產業,只是空洞、文青式的想法。


美濃的黃蝶翠谷雙溪母樹林。攝影:廖靜蕙

讓國土綠網宛若蜘蛛網  不讓中央山脈成生態孤島

林華慶8日應地方民間團體邀請,於美濃舉辦地方說明會,他在致詞時表示,西部從中央山脈以西,直到海岸都是都會區;從新北市到宜蘭,甚至東部,開發的腳步也將跟進。這些現象使得中央山脈像個生態孤島一樣,和其他生態系之間彼此孤立。

目前林務局提出「國土生態保育綠網」的中長程計畫,基本構想是將中央山脈跟其他生態系,包括海岸、埤塘、濕地等,連結起來、有如蜘蛛網。

網絡連結方式是在公有地以生態造林或其他方式的綠化;其次,復育現成的劣化濕地;具有網絡功能的水圳,水泥化後則期待透過與農委會農水處合作,重新復育綠化;道路及公路兩邊生態綠化,減少棲地破碎造成的路殺。至於網絡中如美濃的社區或聚落,就讓產業朝向友善環境的生產模式;期將主生態系、次生態系和微生態系串聯構築為綠網。

在地里山行動  綠網概念也適用

這套思考也適用於地方尺度。林華慶舉例,以美濃的生態核心區黃蝶翠谷起步,思考哪些路徑和途徑適合建置生態網絡,包含農田、水圳、閒置土地生態造林,經由居民指認,由林務局協助部門間協調;而已經架設完整的農業區,則關注栽培方式,輔導朝向更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如此一來,美濃也有自己實質的生態網路。

林華慶說,農業是美濃地區最主要的產業,期能結合里山精神。而「里山如果沒有產業,只是空洞、文青式的想法而已。」結合初級產業是里山重要方向。若預算爭取得當,美濃地區是國土綠網中,南部重要的策略點。另一方面,對於當地存在的分歧,他也明白指出,不希望因為任何政府部門介入,造成地方分裂。

美濃愛鄉:水環境恢復是重點

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肯定林務局到地方開誠布公面對居民。「里山如何結合農業是重要的課題。過去生產重視產量,但如何與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方面更多的結合,對於整體農田生態系健全需要更多想像和討論。」

劉孝伸說,認為下一步里山行動中,美濃水環境的恢復應為重點。其次,農田生產所使用的資材,常在無意間傷及鳥類,他認為林務局在補助縣市單位時,應適度的技術指導。

居民羅元鴻質疑,林務局推動里山倡議,所屬員工是否清楚。「如果連林務局下屬單位都不清楚這項政策,如何讓農民了解?」他說,過去為了推動國家自然公園,中斷社區林業計畫;而現在,相較於美濃農會領導下的農業發展,里山倡議有何優勢?


美濃一景。攝影:廖靜蕙。

由下而上  抓住里山核心理念

「如果是林務局都規劃好,交給居民做,就不叫里山倡議了。」林華慶回應,里山倡議是由下而上的精神,因為在地的環境、生態、人文、產業,居民最清楚、居民是重要的關鍵;林務局的角色是陪伴,適度引進資源,在能力範圍內和公私部門協調。若居民認為已經做得很好了,美濃不一定需國家計畫支持;他尊重居民對里山未來不管是有形或無形的建設。

另外,里山也可以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節制永續的取用自然資源,又能支撐居民或社區的生計;它維持了古老傳統的在地智慧,並鼓勵結合新科技。林華慶重申里山精神之餘,也澄清這與高雄市推國家自然公園並不衝突。

也有居民擔心推動里山會引入滿坑滿谷的居民,林華慶澄清,里山倡議的重點在於對自然資源合理而節制的使用,抓住核心的理念就不會發生這類現象。

特色里山  可作為串聯綠網的重要角色

面對居民拋出種種對里山倡議的疑慮,林華慶接受採訪時表示,里山就是山區周邊的聚落或社區,或許有人認為里山是從日本來的概念,但整個亞洲或台灣都有很多類似日本里山,對於資源利用井然有序、節制取用,存在幾百年的山村;他們有一套自古以來沿襲的智慧,得以依靠自然資源在山村生活;隨著人類社會與時俱進,里山也鼓勵結合新科技、新方法的運用。

林華慶說,美濃自然資源豐富,從黃蝶翠谷上游有完整的闊葉林、保安林,延伸到美濃淺山交際處,一路到平原的農業生產區,讓居民享有生物多樣性的好處。如果營造成生態網絡或綠帶,極具發展生態或有機農業的機會。

美濃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農業基礎,以及豐厚的文化底蘊,結合過去此地的生活智慧,成為很有特色的里山。他期待美濃豐富的里山條件,未來在串聯國土綠網上,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