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化學總署公布進度 2020年前管制物質數目將大幅提升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歐洲化學總署公布進度 2020年前管制物質數目將大幅提升

2017年06月14日
摘錄自2017年6月8日國際化學品政策宣導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歐洲化學總署(ECHA)公布第三期「邁向2020 高度關切物質辨識暨REACH 風險管理措施執行現況報告」,說明法規2013年至2016年年底的施行現況。

2013年起,每年ECHA會利用REACH/CLP法規所蒐集的物質資訊進行評估與篩選,藉此來辨識高度關切物質。2016年底為止,約900項物質進一步進入會員國人工篩選程序,已完成600項物質,2020年辨識高度關切物質進度進展順利。

隨著危害與用途資訊不足,關切物質辨識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經過評估,目前ECHA認定540項物質資訊不足,要求業者進一步提供相關資料。ECHA與會員國的評估工作,也已開始針對結構相近的物質類組,希望藉此加速危害物質辨識的速度。ECHA表示業者提供的資料品質有待改善,但有不少一流企業積極提供可靠的數據,這些業者自豪能提出詳盡可信賴的數據,並將這樣的作法作為公司永續發展的展現策略之一。

自2013年起共有159項物質經過篩選,進入風險評估決策分析(Risk Management Options Analysis, RMOA) 程序。2016年RMOA程序公布67項分析結果,其中有半數列為高度關切物質(SVHC)。2016年新增進入RMOA分析的物質因為需要補充之物質共有16項,其中4項為結構相似的物質類組,因此擴大了評估物質的數量,包括以下類組: C9-C14全氟羧酸(PFCA)及其鹽類與前驅物; 過氯酸及其鹽類; 紡織成品中的皮膚致敏物質 硫化十二烷基苯酚,碳酸鹽,鈣鹽。

觀察ECHA釋出的高度關切物質評估報告與進度,ECHA為了在2020年以前,完成符合高度關切物質辨識工作,包括符合CMR、PBT、vPvB定義,以及科學證實對人體與環境造成同等危害之物質,如環境賀爾蒙物質,ECHA傾向以結構相似的物質類組作為評估的標的,因此可預估管制物質的數目將大幅上升,經濟部工業局建議業者善加利用歐盟ECHA網站釋出的評估資訊,了解產品成分之物質危害特性,採取產品與企業永續經營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