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谷之星】 海金沙 世界上最長的葉子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自然谷之星】 海金沙 世界上最長的葉子

2017年09月02日
作者:周昭蕊(自然谷專案經理)

台灣3萬6千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孕育著超過600種以上的蕨類生長(世界上有1萬2千種,台灣就佔了其中的1/20),以土地面積所生長的種類數來看,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因此而得到「蕨類王國」的稱號。可惜對於擁有如此生態寶庫的我們,對蕨類的認識卻不多,自己也發現身邊許多人也不知道台灣除了「蝴蝶王國」之外,還有「蕨類王國」的稱號。

一般對於蕨類(非樹蕨)的既定印象,多是於地上或是樹上一叢一叢的生長。初次見到海金沙時,其實是在尋找可作為繩子替代物品的東西,因此四處尋找,看到這像藤蔓一樣的植物時,心想這「藤蔓」好可愛,韌度也夠,便運用來綑綁。後來回去查才發現,原以為是藤蔓的植物,竟然是蕨類,而且還有著「世界最長的葉子」之稱,讓人感到相當驚奇。

普遍分布於全台低海拔森林邊緣,甚至路旁便可見到其蹤影。有著如此浪漫的名子的海金沙,其實是來自《本草綱目》對於其孢子的敘述:「色黃如細沙也,謂之海者,神異之也」而來。

【自然谷之星】海金沙

像手指般粗壯的是海金沙的營養葉。(照片來源:flickr。擁有者:bell5。CC BY-NC 2.0)

在蕨類的認識上,一般可見到兩種葉型:一種是主要負責進行光合作用的「營養葉」,另一種則是負責孕育孢子生長的「孢子葉」。步道上常見叢生的蕨類,這兩種葉型長相相似,若不翻動葉子看看葉背是否有孢子,很難一下從外表判斷,但海金沙不同,可明顯辨別此兩種葉型。若仔細觀察海金沙的葉子,會發現像粗壯的手指般的營養葉,以及葉子末段有著小小的指狀突起以及孢子囊生長的孢子葉。

蔓生的海金沙,那看起來像莖一樣的構造,其實是葉軸,而海金沙真正的莖是和根一起生長在土中,從地面長出來的一整條蔓藤,則是它的一片葉子。由於海金沙的葉軸可以無限生長,眼前看到的一大片的其實是「一片」葉子,這也難怪大家會給它「世界上最長的葉子」的外號。

【自然谷之星】海金沙

海金沙孢子葉,指狀突起上可看清楚看到一個個孢子囊。(圖片來源:Ting Cheng。CC BY-NC-ND 2.0)

初次對海金沙的運用是作為簡易的繩子,而近期在野菜學習時,透過社區媽媽的介紹,進一步認識海金沙在傳統上,還可作為編織小籃子,或是揉成團狀可當菜瓜布的替代品。自己嘗試了一下,搭配茶籽粉刷洗碗盤,效果還不錯,不能使用時,丟至菜園亦可作為堆肥,真的是好用又環保,更加佩服傳統各種植物上的運用。在食用上,其嫩莖可食,全草亦可作為涼茶飲用,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效果。鮮葉搗爛調茶油可敷治燙傷、火傷,在野外生活上,若真的有需要時可作為急用。

蕨類多種型態的莖

蕨類的莖多在地下生長(地下莖),不常見到。因此一開始看到海金沙時,也會誤認那看似莖的葉軸構造。但也有少數會露出地面像是沿著地面蔓生的匍匐枝(如水龍骨科),或是像筆筒樹直立的半木本樹幹(沒錯,看似樹幹的構造是莖喔!)。

蕨類中最常見的莖為橫走莖和斜生莖,而蕨類的莖可分成直立莖、短直立莖、斜生莖、橫走莖、攀緣莖、纏繞莖及懸空莖等七種繁雜的類型,下次去森林中散步時,不妨觀察一下,各種蕨類的構造吧!


海金沙 檔案

【自然谷之星】海金沙

中文名:海金沙
別名:鐵線草、苦藤、珍中毛、金沙藤、羅網藤、吐絲草、鼎擦藤
科名:海金沙科
學名:Lygodium japonicum
分佈:印度、中國、日本、韓國往南至亞洲熱帶及太平洋地區之低海拔熱帶闊葉林。
特徵:

  • 多年生藤本蕨類,長1~5公尺。
  • 地下根莖匍匐狀,葉近生。
  • 葉軸頂端有休眠芽,能無限生長。
  • 整個葉片呈纏繞狀或攀援狀,常攀附在其他植物身上。
  • 孢子囊長在能育小羽片的指狀裂片邊緣,呈深褐色。左右兩列排列成穗,每個孢子囊都有孢膜。

生態:多年生藤本蕨類,長可於平野、山坡稍有遮蔭之處。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於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參考資料】

作者

自然谷

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是台灣環境信託的首例。
我們相信,這不會成為唯一的案例,而是一把開啟更多可能的鑰匙。
還不認識自然谷嗎?
快來瞧瞧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是什麼模樣吧!
》》前往官網FB公開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