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航道外七離岸風場過關 環團憂蝙蝠面臨死亡威脅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彰化航道外七離岸風場過關 環團憂蝙蝠面臨死亡威脅

2017年11月27日
本報2017年11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27日通過離岸風機「大彰化」四案、「海鼎」三案的環評初審。今次審完彰化外海所有風機案,不但航道外的九案皆通過初審,航道內外的合計14個風場總計16案中,除了「彰濱外海」已經撤案、福海退回小組重審,其他都已經取得初審過關。彰化外海有全台最多的風場,未來將是離岸風電的重鎮。

除了個案的環評承諾外,小組也對經濟部能源局提出幾項共通性的建議,包括這些案子將來建立第三方監測與觀測機制;對不只漁會的海洋資源永續利用公共利害關係者後續溝通、與提出權益補償;明年3月的春季鳥類調查完成後,需共同提出環境影響調查報告,並送審,並藉此再次確認風機之間留給鳥類的飛行廊道位置。

另外,關於目前國內對水下文資考古、蝙蝠遷徙研究等,也將藉著風場開發而受到重視。今次審查,也是第一次討論起,蝙蝠有可能面臨風機撞擊危機。

DSC02329

環署27日通過離岸風機「大彰化」4案、「海鼎」3案的環評初審,賴品瑀攝。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補充,在進入大會確認以前,將會就工程噪音做出統一的規範,例如施工時間可能訂在日落前兩小時不再展開新工程、噪音限值可能訂在SEL160dB,並打算對曾發現母子對鯨豚等生態更敏感的地段,提出更嚴格的限值,也有可能再要求這些風場再退縮。這些都還將由環署進行內部討論,並在大會時修正,之前陸續通過初審時每個個案並不統一的環評承諾。

航道外七案過關 環團憂生態調查不完整 

大彰化開發者為從丹能改組的「沃旭能源」、海鼎則是上緯所送件,由於兩者條件類似,得到的意見也相當類似。小組要求補充包括施工噪音、補充東西向鳥類遷徙資料、鳥類撞擊分析與對策、漁業資源背景調查資料、減碳效應評估、風機因災害發生傾斜等影響時的緊急處理、施工時柴油引擎空污排放抵減等。環委劉昌益更要求若有水下文資目標物出現卻無法確認時,業者應該調整風機設置。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則指出,在國際學術論文中看到風機與蝙蝠撞擊的資料[更正註]。施月英表示,他本人與蝙蝠學會,都發現在陸域風機周遭,遭撞擊而死亡的蝙蝠屍體甚至比鳥更多,且他也聽聞漁民表示,曾在外海目擊蝙蝠飛行,都顯示蝙蝠可能有面臨撞擊風機的危險。

雖然目前台灣還沒有學者進行相關調查,也沒有相關的資料,但施月英仍提醒注意這個問題。雖然無法要求個案的業者調查,不過小組要求能源局將來應負責相關的調查。

施月英表示,不管是白海豚對噪音的容忍能力,或是蝙蝠、鼠海豚、以及石首魚的生態、行為與棲地範圍,其實目前的調查都仍不夠完整,甚至國外也有鯊魚因為電磁波干擾,而去咬電纜的案例發生。又例如風機運轉時的低頻噪音將如何擾動西部海岸的生態環境,業者留下的鳥類飛行廊道適合真是鳥類需要的,都還沒經過完整的調查與驗證,卻要一口氣開發彰化那麼多風場,這都是讓環團很不放心的部分。

離岸風機審查進入尾聲 剩四案補正中 

西海岸的離岸風機案,目前僅剩下桃新、台海桃園WIN、新北離岸與福海還在審查。台海桃園WIN與新北離岸都面臨與航道規劃衝突的局面而案情不樂觀;桃新則因可能衝擊石滬、牽罟等當地獨特的漁業文化,還在補正中。

DSC02337

截至目前曾進入環評審查的離岸風機案列表與位置圖,彰化為最大宗。翻設環署資料。

在彰化外海的風機部分,航道外有編號11到19總共九個風場,分別由大彰化、海鼎、海龍三家業者送審,因為位置相鄰環署以併案、同日審查的方式處理,並陸續通過初審。

航道內則有26到29號風場屬潛力場址,陸續在業者自行退縮避開白海豚棲地後過關,其中27、28風場,更同時有本土力麗集團、台汽電公司聯手,及外資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看上,在10月中同日雙雙過關,取得能源局甄選資格。

另有非屬潛力場址的彰化外海風機案,西島、福海一期、離岸一期都已通過。德商達德的「彰濱外海」案選上彰濱工業區外海,卻面臨全區落在白海豚棲地的局面,因此在7月底就已自行撤案。福海雖屬第一階段風電「示範獎勵」業者,兩支示範風機也已經運轉,但二期卻面臨衝擊白海豚棲地,一度遭小組建議打入二階環評,不過在業者主動退縮範圍後,目前重回小組審查。

更正註:截稿後經讀者反應,施月英所提國際學術論文資料當中,「風機與蝙蝠撞擊,最嚴重可能造成三成左右的傷亡。」疑有誤譯,但該資料撰述風機與蝙蝠撞擊的事實與改善方法,確實值得參考,也是我國環團所表達的隱憂之一,故修改原標題「彰化航道外七離岸風場過關 環團憂蝙蝠面臨三成死亡威脅」為「彰化航道外七離岸風場過關 環團憂蝙蝠面臨死亡威脅」;內文也一併修正。

※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