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09日
摘錄自2018年1月9日自由時報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淡水區的大屯溪是全台第一條用生態工法整治的溪流,更是河川生態工法的示範區,但當地民眾最近發現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在整治過程載走河中大石,擔心破壞生物棲息地,但也有民意贊成挖走塊石達到防洪效果;由於地方意見不同,水利局昨天(8日)到大屯溪畔召開說明會,強調兼顧防洪和生態,工程如期在2月底前完工。
水利局河川工程科科長黃茂松表示,去年6月2日豪雨導致多處溪流的護岸沖毀,這項工程針對淡水區大屯溪、興仁溪、庄子內溝溪和公司田溪四條河川排水災害復建,預算2,047萬元,採取就地取材,藉由整治、清淤來增加大屯溪及其支流公埔子溪的通洪斷面,將總共600立方公尺的塊石移至興仁溪,將資源有效利用並節省公帑。
「淡水愛鄉協會」理事長蔡瀛說,河中的大石頭在生態維護扮演重要角色,不但在被水流沖積產生氧氣,還能阻擋砂石流失,石縫更是魚蝦群聚、躲藏的空間,溪中有毛蟹、鰻魚和少見的壁蜑螺、石蜑螺等,生態珍貴。
但當地屯山里里長李永清持不同意見,指去年6月2日豪雨侵襲,大屯溪下游兩岸良田遭淹沒,農民心血付諸流水,「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怎麼有空談保育?」大屯溪上游大石頭大量向下游沖刷,汛期恐導致水流漫出河道,有清走必要。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召集人徐蟬娟說,施工一定會破壞生態,政府的河川工程部門長期忽視生態保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去年要求各機關施工前,必須提出公共工程生態檢核自評表,但目前地方政府工程不受約束,是生態保育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