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穿山甲誕生看這裡 全球首次記錄 過程卻令人揪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小穿山甲誕生看這裡 全球首次記錄 過程卻令人揪心

2018年01月20日
本報2018年1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剛出生的穿山甲寶寶,因為太多天敵覬覦環伺在旁,因此緊貼著媽媽的尾巴出門覓食。但是若穿山甲媽媽失去一條腿,誰來保護牠呢?第一部紀錄穿山甲出生、覓食等生態習性的《解密穿山甲》,2月17日世界穿山甲日將於探索頻道完整播映,透過鏡頭一窺穿山甲面臨的困頓處境,邀請民眾守護生活在台灣淺山森林的「盔甲精靈」。


在危機四伏的野外,穿山甲寶寶需緊貼著媽媽尾巴避免危險。探索頻道提供。

全球共有8種穿山甲,飽受非法貿易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將馬來穿山甲(Manis javanica)及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列為極度瀕危(CR)等級。CITES(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也將全球穿山甲列入附錄一名單,禁止任何形式的國際貿易,去(2017)年正式生效。

《解密穿山甲》的主軸,鎖定屏科大生物資源所孫敬閔博士在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的長期野外調查,主角則是一隻母穿山甲「莎菲」。鸞山是布農族部落,穿山甲在布農語是halun,莎菲(safi)在布農語是美女的意思。

該片紀錄莎從懷孕生產一直到消失的過程,以此探討穿山甲所遭遇的困境。除了自然界中的眾多天敵環伺,因人為因素:放置獸夾、棄養野犬、棲地破壞,讓生存環境更為險峻。

 

吃到滅絕

這是馮振隆繼《戀戀水梯田》後,以三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提到為何以穿山甲為拍攝主題,他說,四年前在一份國際期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說「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嚇一跳,原來現在還有動物因為人類吃而滅絕,他看完文章後,對這議題深感興趣,開始收集這方面資訊,並且請教屏科大教授裴家騏(現為東華環境學院院長),相談之後決定拍攝這議題,進而認識孫敬閔。


馮振隆導演。圖片來源:探索頻道提供

2012年研究人員發現莎菲時,牠約10個月大;為了記錄、了解牠的生態習性,依野保法申請「採集證」後,捕捉、安裝發報器。一開始不知道牠懷孕了,有一次捕捉時,乳頭分泌乳汁,判斷剛生了小孩,為了瞭解其育幼行為,於是使用自動攝影機,在不干擾情況下完成研究及拍攝工作。

當他們透過影片看到穿山甲揹著小穿山甲出洞的畫面,非常激動,這項紀錄也是全球第一筆;當他們發現懷第二胎生產前的莎菲中獸夾,造成到腹部連接處的一隻腳消失,都紅了眼眶,更以焦急複雜心情決定是否要救傷。研究團隊徵詢獸醫的意見後,決定不干預,以減少莎菲壓力為原則,讓牠能順利生產。這些心情透過影片傳達給觀眾。

「人類是穿山甲最大的天敵。」馮振隆說,盜獵走私、棲地破壞,路殺、狗咬,都造成穿山甲族群相當大的壓迫,獸夾更造成間接傷害;他期待透過影片幫助讀者了解在保育穿山甲上的責任,盡力友善這片土地及棲息在這塊土地的生物。

一定要救活

既然穿山甲在野外危機重重,是不是到動物園就安全了?照顧穿山甲看似容易,就像家裡照顧小貓小狗,讓牠吃、讓牠睡,有個安全的環境就可以,其實台北動物園歷經十幾年的時間才了解穿山甲,去年十月首度人工繁殖穿山甲成功。全片以另一條線則到台北市立動物園,紀錄人工繁殖圈養、域外保育的努力與成果。

台灣曾是穿山甲重要棲息環境,日治時代台北市文山區(文山州)、台中市(台中州)、台南市(台南州)以及旗山等4地,劃設為穿山甲保護區。台北市立動物園長金仕謙說,這4地都是淺山丘陵,原本穿山甲非常多,但北部淺山地區因為都會開發為住宅區使用,農業的利用以及森林的消失,使得適合穿山甲居住的場域逐漸消失。

台北動物園在救援穿山甲過程,過去密集收到從汐止、蘆竹、林口、台北小城(新店)的穿山甲,十幾年後再也沒能從這些地方發現穿山甲。被救援的個體不但沒機會回到原棲地,照養過程面臨非常大的挑戰。金仕謙說,救傷的穿山甲往往無法活過100天,通常在幾天或幾個月後突然胃潰瘍、大量的腸道出血瞬間死亡。全球文獻顯示,1970年代,許多動物園嘗試圈養穿山甲始終失敗。

台北動物園經過多年持續努力,突破圈養穿山甲胃潰瘍的問題,讓穿山甲在圈養的環境中,不只存活一百天,甚至十年,得以達到域外保育的目標。

不放棄努力追求突破的關鍵在於研究團隊的毅力與耐心。照養穿山甲多年的台北動物園區長羅諠憶說,在人工哺育穿山甲的過程,從超音波看到一個心跳、一個脊椎,到快出生,快出生前甚至可以看到纖維鱗片,讓研究團隊非常的感動。「那時候我們想,怎能讓這個生命結束!在這個想法支撐下,想盡辦法也要讓牠活下去!」現實卻是,全球很少人研究穿山甲,也不知道該怎麼養育剛出生的小穿山甲。


全球首例以人工哺育養大的穿山甲「芎梧」。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因此研究團隊就跟穿山甲學習照顧小孩,不斷調整、討論。動物園無法提供這麼多的螞蟻,只能以取得的食材調配他的食物。為了瞭解穿山甲野外吃的食物,不但要收集排遺,並且了解螞蟻和白蟻的營養成分,才調配出適合的飼料,終於讓牠活下來。羅諠憶說,過程非常辛苦,絕非溫馨可愛抱著穿山甲的畫面。

野外在哪裡?

「在動物園的環境能夠更仔細的了解穿山甲的生態習性,而這是為穿山甲重返野外做準備。」他說,最珍貴的是紀錄牠所有成長過程,包括什麼時候對光線有反應、什麼時候聽得到聲音,開始伸出舌頭舔食物,這些資料是野外調查難以取得,從野外到動物園,要在從動物園回到野外,將動物園和野外的研究結合,才能真正保育穿山甲。

上週六(13日)探索頻道《解密穿山甲》特映會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由Discovery頻道、緯創人文基金會及動物園主辦,連續播放3集影片,招待250位觀眾,不少兒童觀眾為穿山甲抱屈,希望穿山甲和他們一樣在台灣島上生生不息。

「穿山甲是全世界非法貿易最嚴重的物種;瀕臨絕種的動物,可是學術界對於它們的研究卻非常有限。」多年研究野生穿山甲的孫敬閔說,影片最後紀錄了莎菲的失蹤,當下他希望是發報器脫落,而非被狗攻擊導致不幸。


孫敬閔博士。圖片來源:探索頻道提供。

金仕謙說,透過影片可以了解穿山甲在野外的處境,讓全球更多人了解穿山甲面臨的困境。「以前牠生活在森林的一角,現在因為人類的開發,甚至因為棄養的犬貓,對牠造成攻擊、疾病傳播,而使得牠流離失所,這是我們要積極面對的議題。」

無論是研究人員或台北動物園,都為穿山甲保育付出努力,然而這樣的努力足以拯救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嗎?答案有待讀者揭曉。

《解密穿山甲》簡介

影片記錄台灣領先全球的保育技術,跟著鏡頭深入台東的鸞山部落,一窺研究人員孫敬閔與布農族人利用高科技無線電了解穿山甲習性、利用糞便採集研究穿山甲飲食變化,更捕捉了不少穿山甲從出生、覓食到防衛的精彩畫面。

看穿山甲如何在上萬隻螞蟻攻擊中將眼耳關閉,用長達30公分的舌頭進行覓食;利用堅硬的外殼捲成球狀自我防衛、還有穿山甲寶寶偉偉從眼睛都還睜不開的新生兒,長成能緊緊趴在媽媽莎菲背上,跟著外出的可愛模樣。
影片更捕捉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為全球首例人工哺育的穿山甲準媽媽「芎梧」照超音波的畫面,而台灣穿山甲專家與臺北動物園多年來的研究,對於穿山甲保育帶來非常大的助益,希望能一起拯救瀕危的「盔甲精靈」。
究竟我們能如何行動來幫助穿山甲呢?這樣的努力足以拯救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嗎?探索頻道《解密穿山甲》於1月6日起每周六晚間8點首播,2月17日世界穿山甲日周六晚間6點三集節目精彩鉅獻,動物星球頻道於1月8日起每周一晚間9點播出。

※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