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電動車化】台灣推電動車真的環保嗎? 空污、電池、大眾運輸三方解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2040電動車化】台灣推電動車真的環保嗎? 空污、電池、大眾運輸三方解析

2018年01月31日
本報2018年1月26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行政院去年底宣布電動車化時程——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以期能減少空污。但,電動車真的比較環保嗎?對於使用電動車將增加電力消耗,是否只是讓燃油車排放的廢氣轉移到了發電廠,學者認為,以台灣的電力結構,並無此問題,但鋰電池製造與廢棄仍是課題。

環團則認為,發展電動車只是配套的一環,大眾運輸、共享交通,都須整體搭配才能減少污染。

The NRMA(CC BY 2.0)

電動車。圖片來源:The NRMA(CC BY 2.0)

空污轉移到電廠? 燃煤電力佔比是關鍵

發展電動車能改善空污嗎?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長期研究空污議題的莊秉潔指出,過往他對電動車確實也有疑慮,燃煤佔比太高時並不適合發展電動車。但自從政府確定2025年能源政策後,燃煤佔比將從目前的46%降至30%後,他現在已轉為支持。

莊秉潔進一步說明,環保調度時會以燃氣發電優先,燃煤佔比可降至20%以下,並且以超臨界機組為主,電動車空污轉移到電廠的疑慮大致可解決。

不過,對於台電打算利用離峰電力來作為電動車供電,莊秉潔擔心壓縮到空污嚴重時燃煤電廠降載的空間。他指出,去年能達成紅害日減半跟燃煤電廠利用夜間降載的關聯性很高。電動車大量成長後,如果未來想導向夜間充電,那麼潔淨能源的比例就要更高。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則引用聯合國國際資源專家小組2017年報告指出, 在燃煤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推動電動車,反而會導致空污增加。以台灣目前的燃煤佔比來看,發展電動車有助削減空污。

鋰電池開採廢棄皆污染  氫燃料電池供應較無虞

電動車另一被詬病的是電池。趙家緯提醒,目前電動車電池以鋰電池為主,開採、製造與廢棄過程如無法妥善,也會導致污染。工研院研發中鋁離子電池如能有突破的話,可望減少相關問題。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也表示,鋰電池壽命太短,國內處理能力不足,而且使用過後只能做其他用途,就現有技術來看,鋰電池並不是最好的選項。他建議採氫燃料電池,使用壽命更長,氫氣也沒有供應與安全問題。

不能只靠電動車  先提升大眾運輸與共享交通

謝和霖認為,減少污染不應只是推電動車,而是採多模式搭配。以大眾運輸為主,需要私人運具的地區可以車輛共享跟低污染車輛並行,才能讓讓未來運輸更乾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