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焰火,染紅桃園市的天空。2018年1月29日清晨6點42分,中油桃園煉油廠內的一聲巨響,驚醒許多還在睡夢中的桃園市民。寒流來襲,陰雨綿綿,廠區周邊的居民卻滿腹怒火,頂著風雨聚集在廠區大門前,訴說他們心中的恐懼。
氣爆發生後,中油廠內員工緊急關閉氣閥,災害範圍沒有繼續擴大,一小時後,消防人員就控制住火勢。不過桃園煉油廠1月27日才完成歲修,為什麼才重新開爐生產,就出狀況?中油初步研判,是爐管破裂所引起。
中油高層出面道歉,民眾還是無法接受。這樣的氣爆意外,已經不是第一次。設立於1977年,占地480公頃的桃園煉油廠,肩負供應台灣北部地區油料的重責大任。這次發生爆炸的第二加氫脫硫工廠,每天可供應3萬桶超級柴油,占油總產量20%。
但是,不知道何時會發生的工安意外,彷彿不定時炸彈,加上廠區周邊總是瀰漫難聞氣味,成為居民揮之不去的夢魘。時間回到2003年2月,桃園煉油廠發生氣爆之後,桃園居民就曾北上至經濟部抗議。面對民眾怒吼,當時的經濟部長林義夫承諾,十年內要完成遷廠。
15年過去,遷廠仍然沒有具體進度,中油更打算斥資384億,設置第三座產能更高,可以日產7萬桶原油的新廠,此案已於2007年通過環評,引來民眾反彈,認為中油根本沒有積極遷廠的打算。桃園煉油廠驚天一爆,再度點燃懸而未決的遷廠爭議。
給出一個承諾不難,但到推出細部規劃,再到承諾兌現,往往是非常漫長的過程。
說起和煉油廠為鄰的生活,高雄後勁居民也有一大把辛酸淚。
1960年代以來,後勁人就承受著中油一輕、二輕廠的污染之苦,他們不願中油再增設一座五輕,因而在1987年發起反五輕運動,抗爭三年多,爭取到25年後遷廠的條件,這樣的經驗,成為桃園推動煉油廠遷移的指標。
如今,五輕廠內的設備、儲油槽已經陸續拆除,廠內上百公頃受污染的土地,以及地下水整治工作,是再下一個20年的挑戰。追求環境正義的人民,總是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桃園居民陷入同樣的困境。中油堅持,為了國安考量,北部必須保有一座煉油廠,但有誰願意與石化產業為鄰?
拿出一大疊2011年時募集的連署書,代表著1萬5000名桃園觀音、新屋居民反對煉油廠遷往桃園觀塘工業區的心聲。儘管搬了幾次家,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仍然保留著這些文件。
當年,居民強力反對,加上總統大選將至,煉油廠遷往觀音的方案,很快就停擺。但是開發壓力仍然存在,潘忠政認為,中油只是改以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為名目,試圖闖關,一旦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成定局,桃園煉油廠可能就會順勢遷入觀塘工業區。
不管未來遷廠進度將如何推展,在工業區與住宅區高度混合,已經成為常態的台灣,要怎麼更積極的保障這些與工廠為鄰的民眾?
美國早在1986年就推動「緊急計畫與社區知情權法」,為的就是在工廠一旦發生事故,化學物質外溢時,對周邊社區的傷害能降到最低。工廠的製程、裡面含有哪些化學品,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災害,這些資料都得對相關單位與周邊居民公開,並且共擬防災計畫,進行演練。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李翰林指出,相較地震發生時,會以簡訊通報民眾盡速避難,工業災害至今還是沒有放進國家防災通報系統裡,這是很大的缺漏。即使不少民眾前一晚就感覺到油廠有異狀,也不知道有哪些管道可以緊急應變。
氣爆事件後,1月31日,中油總座按照原定計畫進行交接,高層再度承諾,會推動遷廠。15年的歲月轉眼過去,與煉油廠為鄰的日子,什麼時候才看得到盡頭?他們還在等待。
公視 我們的島【與煉油廠為鄰】
02/05(一) 22:00首播
02/10(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