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30日
作者:洪美惠(北市大湖里里長)
農委會林試所與北市公燈處於3月30日舉辦「2018都會地區人工溼地螢火蟲及水域生物保育管理研討會」,會中報告台灣復育螢火蟲的成果以及蜻蛉種類及族群調查。
公燈處處長黃立遠表示,非常感謝民間力量協助,才使得都會人工溼地也能出現漫天飛舞的螢火蟲。黃立遠指出,3月26日已經在大安森林公園3號池發現螢火蟲蹤跡,顯示野放有成。他並宣告2018賞螢季在4月16日開跑,民眾可到大安森林公園、木柵公園(萃湖)、榮星花園、士林官邸欣賞螢火蟲。
林試所副研究員汪澤宏博士現場分享對溼地昆蟲的觀察,包括:蜻蛉可做為監測淡水生態系的指標生物;台灣特有種短腹幽蟌很常見,而保育類昆蟲無霸勾蜓只在北部出現。他表示,現在有許多喜好蜻蜓的公民科學家會提供資料,讓研究內容更充實,有興趣的民眾也可上網參考,例如:「台灣蜻蜓」、「嘎嘎昆蟲網」、「六足昆蟲網」、「自然攝影中心」。
台大昆蟲博士吳加雄則分享人工生態池的管理維護經驗。「我們大多數人住在城市、讓我們把螢火蟲找回城市!」面對記者詢問螢火蟲回到城市對於都市人的意義何在?吳加雄說,人工溼地生態池具有充分自淨能力,才能找回螢火蟲。由於全球都市化的趨勢不可擋,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力量越來越多,螢火蟲的復育情況,也相當於該都市「適宜人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