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2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台北港填海造地計畫第二次環差,將展開第三、第四期圍堤造地工程與第一期新生地坵塊的調整,此舉是為了臨時油品區的搬遷,這些化學及油品儲槽因為緊鄰社區,而遭要求盡快搬離。專案小組22日在第二次初審即建議通過此案。
第三、四期預定要從2019年1月開工、2023年12月完成,主要是做為油槽與道路用地。而填海的材料,仍是收受北部的公共工程營建剩餘土、水庫河道清淤的土方。每年最多收受300萬立方公尺。而第三期可收2751萬立方公尺、第四期可收1229萬立方公尺。
台北港表示,第三、第四期的圍堤工程將改合併興建,不再分期進行,兩期圍堤合計總長為4014公尺。
台北港表示,為了配合地方民意及上位計畫的發展需求,三、四期的圍堤工作將要趕辦,在2026年前提供油槽遷建到第四期的用地上。原本臨時油品區位在東碼頭區,設置了包括47座化學、石油製品儲槽,由於距離新北市八里區學校、社區僅200公尺,因此遭要求加速遷移。台北港已在第四期劃設了液散貨(化油)區,第四期位在西北側。2026年第四期完成填築後,台北港將接續辦理港區化學及油品儲槽相關遷移事宜。
小組普遍認為此案爭議不大,要求台北港在大會前補充資料,包括鄰近河川紅水仙溪水質監測資料、淡水河口侵淤狀況與檢視河川疏浚的必要性,以及交通改善規劃、運輸車輛排放等。
此外,環委鄭明修、劉希平等提醒,對淡水河的侵淤狀況應該多加關注,尤其是淡水河的出砂量。鄭明修指出,淡水河20年沒有疏浚,河道目前已經遭紅樹林陸化嚴重,這樣一來招潮蟹、彈塗魚生態都會消失,藍色公路也會因為一再擱淺,發展恐怕淪為「玩假的」,因為大退潮就不能開了。應該評估對紅樹林疏伐、或提早展開疏浚計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