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繽紛的煙火,照亮夜空,澎湖觀光季熱鬧登場。澎湖縣拼觀光,在暑假來臨前的4到6月,舉辦國際海上花火節,觀光客人次明顯成長2.33倍,但遊客變多,垃圾量也跟著增加。
活動現場雖然備有紅、藍兩桶,希望民眾做好分類。不過成效不太好,桶子內,垃圾跟資源回收物全混在一起,清潔公司人員乾脆通通收走,再交給其他人進一步分類。做好分類,才能達到垃圾減量,而觀光客製造的垃圾,接下來會送到湖西鄉的紅羅垃圾轉運站暫放。只是觀光季才開始,垃圾已經堆積如山。
紅羅轉運站的垃圾,5月中已經累積到3600多噸,垃圾送來後,原本會先壓成磚,縮小體積,再裝櫃,送往龍門碼頭,由貨櫃海運至高雄市的焚化爐。不過4月初,高雄市中區資源回收場發生火災、影響焚化,停收澎湖垃圾。
怕垃圾堆置製造衛生問題,中央指示先包膜處理,正規應該使用機器作業,不過機器一時間無法送達,工作人員只好土法煉鋼。大太陽底下,環境又熱又臭,工作人員圍著垃圾磚打轉,能包好幾個是幾個。
澎湖在觀光季的垃圾量,會比冬天增加七成到一倍左右,此時天氣開始炎熱,又遇上垃圾無法外運,環保單位如臨大敵。雖然環保署已經另尋焚化管道,但只能救部分的急。澎湖縣環保局長馬金足表示,高雄焚化爐故障之後,能緊急處理的垃圾量,約有1/3,但垃圾不斷累積,對澎湖的壓力會暴增。
舊的垃圾不去,新的垃圾一直來。漁船正在吊裝的垃圾子車,是一大早前往員貝跟鳥嶼,兩處二級離島收回來的垃圾,夏天每週收五天,垃圾載回岐頭碼頭,再利用起重機吊上岸。正常情況下,離島的離島,垃圾運到台灣焚化爐,要搭兩次船、至少四趟車。
這艘漁船更早入港,大清早就從吉貝返抵後寮漁港,總共吊裝了約1.75公噸垃圾,遊客搭船去玩,在當地留下垃圾,政府再花錢把垃圾載回來。清運費用加上海運成本,再算入後端垃圾焚燒後、底渣回運費用,一公噸處理費,要價5000元,高於台灣本島的2、3000元,但有時願意付錢,還處理不了。
立委楊曜5月初因為澎湖垃圾堆置問題,質詢環保署長李應元,他質疑,澎湖垃圾不送往高雄,難道不能先請別的縣市幫忙?李應元坦言,就算地方環保局接受調度,協助處理,但地方政府受議會監督,事情只要檯面化,就變得很難處理。李應元指出,垃圾委託其他縣市焚燒,有其敏感性,地方議會有地方議會的看法,要協助代燒這種事,其實不好公開講。
垃圾無法自主處理,受制於他人,並非長久之計,地方人士呼籲縣府跟中央,趕快想辦法,找出解決之道。曾是公務員的郁國麟,退休後開業做土木技師,現在也擔任縣府顧問。他指出,20年前,澎湖就出現蓋焚化爐的聲音,當時縣長與議會傾向推動日處理量、數百公噸的大型焚化爐。他認為,澎湖垃圾量沒這麼多,應該選擇歐洲防污技術更先進的小型焚化爐,並採用更先進的科技,比如說汽化裂解技術,或更精密的廢棄回收系統,會比送到2、30年前老舊焚化設備處理,污染更少。
海洋公民基金會則反對複製台灣本島模式,蓋大型焚化爐。有研究指出,如果花蓮興建焚化廠,預估粒狀污染物、氮、硫氧化物等排放量會增加。另外,設計量300噸的爐子,垃圾處理成本估算一噸3118元,比垃圾轉運貴了五成,因此環保團體認為,興建焚化爐是下下策。
澎湖是否要興建焚化爐?十多年來,不管誰執政,都深知澎湖垃圾量不足,蓋大型焚化爐不符合經濟效益,2003年民進黨政府宣示不再新建焚化爐,2013年縣長陳光復曾向當時的署長魏國彥提起,希望蓋焚化爐,但沒有下文,現在的環保署長李應元,則另有計畫。
5月中,李署長前往澎湖縣,宣布這個中長期方案,就是要推動廢棄物衍生燃料RDF。廢棄物衍生燃料,現今歐美國家與日本皆有推動,就是把廢棄物破碎、乾燥、分選後,再摻配與造粒,製作成固態的衍生燃料,讓垃圾變能源,但地方人士與環保團體都不看好,指出澎湖現在的垃圾,回收率偏低,高雜質又水分多,恐難達到預期效果。
要不要蓋焚化爐?還是大力推動RDF廠?地方看法不一,但各界都認同澎湖垃圾問題,應從源頭減量下手。土木技師郁國麟,力促澎湖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因為台北市因此垃圾減量六成,新北市也有三成。海洋公民基金會則建議推動透明塑膠袋,以台東縣的經驗來看,這樣還可以再減少三成的家戶垃圾,因為清潔隊員可以不用做破袋檢查,一目了然知道民眾丟出來的垃圾,是不是有可回收的項目,如果有就可以採拒收的方式處理。
澎湖的垃圾,6月下旬重新回運高雄,暫時解除危機,這一次解決了,下一次呢?環保署寄託新科技,讓澎湖自主處理,但未見明確配套,也不提新科技的污染與限制,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對此縣府公所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環保團體仍認為這只是垃圾處理最末端非治本的手段。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垃圾,進退不得】
07/02(一) 22:00首播
07/07(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