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海洋的記憶 | 環境資訊中心

找回海洋的記憶

從南島社大ANCC到南島民族論壇FACE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

消失的海洋知識

南島民族是一個海洋民族,其分部地區北從台灣、南到紐西蘭、西從馬達加斯加、東到復活節島,臺灣原住民各族乃是兩億八千多萬南島民族分布最北端的成員。近來國際學術界從考古學、文化人類學、語言學的研究中,不斷指出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的密切關係。

四千年前,當漢民族還未形成之時,以台灣為基地的南島民族早已掌握了海流的潮汐原理來往於南太平洋各島嶼之間展開貿易文化交流。台灣原住民族的祖先在南島民族向世界擴張的海洋歷史中,曾經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然而,這些豐富的海洋知識,卻在歷代殖民過程中逐漸消失。

長久以來,由於種種歷史因素的影響,使台灣原住民族與廣泛海洋地區的南島弟兄失去了聯繫,甚至彼此互相遺忘。這是我們共同的損失!因此,推動成立一個以南島民族為主體的國際性組織,就是為扭轉此一歷史情況的第一步,希望藉著這樣的接觸,思考擴大交流的種種可能性,增進彼此的瞭解,凝聚共識,並逐步建立穩固、長遠的合作模式,為整體南島民族的共榮、發展,做出貢獻。

推動南島民族論壇

在這樣的理念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於二○○二年舉辦首次「南島民族領袖會議Assembly of Austronesian Leaders」,計有來自澳大利亞、斐濟、印尼、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紐西蘭、帛琉、夏威夷、所羅門群島、萬那杜、菲律賓、吐瓦魯等十二個國家二十八位代表與會;並有四位加拿大原住民民族議會代表應邀與會觀摩;台灣方面則有原住民各界意見領袖二百人參與。總結報告中,發表「南島民族領袖台北宣言Taipei Declaration of Austronesian Leaders」,認為共同建立一個以南島民族為主體的國際組織有其必要性。

這項決議獲得南島世界廣大的回響,原民會於會後著手進行落實這項共識的規劃與籌備工作。二○○三年召開的『南島民族國際會議Austronesia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中提出「南島民族論壇Forum of Austronesia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FACE」的規劃及草案,獲得與會各國認同。依據規劃,FACE定位為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其成員以具有南島民族身分的各國意見領袖為主。期望藉由積極推動成立南島民族交流平台,建構緊密南島語系民族合作網絡,提昇南島民族在世界舞台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南島社大的啟蒙

一九九八年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成立以來,目前,全台灣已經有八十一所社區大學,其中十一所為原住民社區大學。位於後山台東的「南島社大發展協會Autsronesian Community College -- ANCC」辦理「南島社區大學」與「南島原住民社區大學」兩所社大。尤其後者與其他社大非常不同:進入部落,直接在村里社區上課,不但能夠達到活絡社區的目的,也具備搶救在地知識的功能,對原住民文化重建做出立竿見影的貢獻。

二○○三年春,生態關懷者協會為安排次年「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Dr. Holmes Rolston, III)的東台灣行程,我先到南島社大參訪。車子抵達校區時,來自寸土寸金的台北都會區的我,看到兩層樓的寬敞校舍和比一般都市學校運動場大數倍的原住民文化園區,簡直羨慕到心生嫉妒的地步了!

在南島社大理事長黃清泰長老、總幹事劉炯錫教授、社造專員曠永銘老師、文化專員阿力曼先生熱心的陪同與講解之後,我開始踏上學習南島文化的第一步:首先認識南島社大園區的文化意涵、再前往卑南考古遺址和史前文化博物館參觀。之後,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生態關懷者協會同工們總是儘量參加由南島社大舉辦的部落遊學活動,一點一滴的累積相關的知識與經驗,也拓展我們對南島文化的視野,認真地向歷史上最偉大的海洋舵手學習。

從南島文化園區到海洋國家願景

目前,史前文化博物館正在進行「南島文化園區Autsronesian Cultural Center」這個重大的計畫,其總目標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屬於學術研究,一個是屬於觀光產業,主題的範疇涵蓋台灣、東南亞、大洋洲和印度洋地區的南島文化,並且和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台灣自然史、台灣史前史和台灣南島民族的主題相結合,期待能夠締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南島民族文化公園。

這個計畫不但被列入國家「新十大建設」中有關文化的重大建設,行政院並成立跨部會的「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將推動與南島語系國家交流列為工作重點。我們也期待,讓台灣從福爾摩沙出發,朝著大海前進,與南島世界接軌,成為真正名符其實的海洋國家。

原載於<台灣教會公報>2786期2005年7月18-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