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價值信念的年青人 | 環境資訊中心

忠於價值信念的年青人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譯

生活在消費導向的物質世界,「我是誰」並不重要,「我穿什麼衣服、住什麼房子、開什麼車,和如何度假?」成為人們自我認同的標籤!因此,如何「透過教育傳遞價值理念和環境關懷」成為我工作的最大挑戰!

                                           Mohit Mukherjee

前言

今年(2005)春天,生態關懷者協會在青輔會的指導下,結合過去三年於台東舉辦「部落遊學」的活動內容,和協會近十年國際交流所累積的人脈,初次規劃「喚醒古老智慧、尋求另類生活、建構永續生態」國際青年部落遊學活動。來自十個不同國家的國際青年,都必須是具參與相關公益團體的背景,再經由受邀單位主管推薦,才能夠報名參加。

其中,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Earth Charter Initiative)祕書處的教育推廣主任莫希特(Mohit Mukherjee)和「地球憲章青年總部」(Earth Charter Youth Initiative)召集人史拉彼(Michael Slaby)所表現的熱情、才華、謙遜、開放、敏銳、認真等特質,更是讓我們印象深刻。心裡深切期待,在台灣也能夠培養出更多這種充滿積極正面思想、視野寬闊、心胸開放,又能付諸行動,卻不會給人壓迫感的年青人,那該有多好!

因此,筆者與他們兩位分享這個深切期待,並透過訪談,了解他們參與「地球憲章」教育推廣的心路歷程,期待能夠對台灣的年青人有所啟發。筆者以提問的方式請他們回答,整理出以下的側寫。

首先介紹莫希特先生。

五歲男孩的記憶

1.影響你選擇目前這個工作的最早記憶是什麼?

「我是印度人。但是,因為我父親工作的關係,在我生命最早的前五年,我的家是在歐洲。1978年,在我五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回到印度。記得當時我看到有那麼多的小孩在街道上玩耍時,感到非常的驚訝。

起初,我覺得他們可以整天都在玩,非常幸運,但是,我很快就了解到,其實他們一點也不幸運。因為,他們之中大部分的人,永遠沒有機會去學習讀書寫字,接受基本的教育。如果我從小就一直都住在印度,或許這並不會使我感到訝異。但是,巴黎街道與加爾各答街道的強烈對比,卻讓一個五歲的孩子感到震驚,並且一輩子都不曾忘記。」

這是莫希特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

八個國家渡過的成長經驗

2.成長背景對你的選擇有什麼影響?

「由於我父親任職於印度航空公司,因此,我們必須經常隨父親工作的調動而住在不同國家,讓我的異文化接觸經驗很早就開始,且是十分豐富精彩。也因此,除印度孟加拉語(Bengali)外,我還能夠流利地使用英語、西班牙語、法語。」

的確,若不是這樣的特殊背景,恐怕他也難以勝任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的工作。

「大學時就讀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工業工程學系,之後在美國當了三年的管理顧問,賺了很多錢,但卻深深自認為對社會沒有什麼貢獻。1998年夏天,我決定離開我的公司,轉而投入教育的工作,那是我一直視為最關鍵的領域。」

好像越來越精彩了!

高中科學教師的困擾

3.長大後有那些因素促使你成為今天的角色? 

「接下來,我成為一個高中科學教師,但在新的工作裡,我很快地就感到極大的挫折,因為我無法得到超越教學之外的成就感。我一直被一些問題所困擾,像是『什麼樣的價值觀、視野和技能,才是對學生真正重要,並且是他們應該獲得的?』『我要如何將對社會以及環境的關懷帶入我的班級?』」

真是大哉問!

「對於『該如何使我的教學目標提升,而不單單是一些事實或數字』這類問題,令我感到很疑惑。我相信,如果不了解這類根本問題的話,我真的會錯失普世認同的價值。於是,我進入哈佛大學研究所攻讀教育(Harvard’s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幫助自己澄清許多疑問。」

看到一個不隨波逐流、忠於自己信念的年青人,我肅然起敬!

欣然遇見「地球憲章」宣言

4.你能不能簡單的介紹『地球憲章』是什麼? 

「正當我被『如何透過教育傳遞價值理念和環境關懷』所困惑時,我並不知道,在全球各地有數以千計的個人及組織,早已經在進行討論磋商,目的是要提出一份稱為『地球憲章』的文件。它代表為了促進一個公義、永續及和平的世界所應具備的共同價值和原則,如今,『地球憲章』可以隨著你的須要,靈活的使用在各種不同的領域。」

在充分的裝備之後,一個具挑戰的工作機會向他招手,他欣然回應,踏上既能實踐內心信念,同時又充滿挑戰的工作生涯──擔任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祕書處的教育推廣主任。

「『地球憲章』是一份關於如何建立一個公義、永續及和平的二十一世紀全球社會之基本原則的宣言。它是由各地不同文化的數千人、數百團體,對於一些共同的目標與共有的價值,經數十年、在全球各地、跨文化討論的成果。在起草的過程中,有許多不同領域的專家,首先針對過去一些國際宣言作出整理報告,以作為最後定稿(2000年)時的參考。『地球憲章』中的一個關鍵核心價值是『全體/普世性責任感』(Universal Responsibility),也就是每個人要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自己所造成影響應有的責任感。同時,這個責任感不光是以個人當地的尺度來衡量,也要以全球的角度來看。這也緊密連結到另一個關鍵主題『相互依存的關係』(Interconnectedness),這是理解到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在許多其他地方造成不同的反應。」

他不厭其詳的想用最簡單的幾個觀念來介紹「地球憲章」給台灣的讀者。

教育目標在於塑造價值觀

5.你目前工作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生活在當代這個消費導向的物質世界,人的自我認同不是來自『你是誰』,

而是建立在『你穿什麼品牌的衣服、住什麼樣的房子、開什麼車,和如何度假?』時,我們要如何將『地球憲章』的重要核心信息帶給人們,尤其是青年學生,這是我工作的最大挑戰!」

我覺得心有戚戚焉!

「『地球憲章』認為,教育在價值的塑造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而且,它肯定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地位。它認為,如果教師本身能夠實踐這些核心價值,那麼這種創新的教育就一定可以成功。」

原來,「身教重於言教」還是最管用的教育方法!

「『地球憲章』提倡一種新的教學法,與我們大多數人在過去求學時期所被灌輸的傳統教學方法完全不相同。這個教學法建議教師要讓學習者實際的投入學習過程,並鼓勵及開發透過經驗、反思、批判性的分析、包容、合作、憐憫和尊重等精神來學習。」

簡單扼要的說明,點出價值觀教育的核心精神,不愧為國際組織的教育推手!

聯合國永續發展十年教育

6.請介紹一下國際社會對「地球憲章」的認知與支持情況。

「如今,國際社會堅信,我們需要透過教育培養『永續未來』所需的價值、行為

與生活型態。因此,聯合國宣佈從2005年起到2014年,作為「永續發展十年教育期」(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DESD)。這十年當中,國際間普遍認知並相互承諾,將教育作為達成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如果沒有適當的教學資源,這個有遠見的政治決定就缺少了實行的工具。

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通過一項決議: “將『地球憲章』作為永續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倫理架構"。這個決議,實質地鼓勵聯合國成員 “要利用『地球憲章』作為教育的工具,特別是在『永續發展十年教育』的架構下"。

至於我們希望孩子們去發展的關鍵的能力有哪些呢?以下列舉一些曾在『地球憲章』工作過的教育者所建議的想法,所須能力包括:

謹慎思考

作選擇

用非暴力方法解決衝突

終身學習

蒐集資訊

理解不同的領域如何相互關連及影響」

長期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台灣,年青人的視野極須要被拓展,也須要更多人投

入這樣的工作!

加入地球憲章教育者的行列!

7.你對台灣的年青人有什麼期許?

「很高興能夠來台灣和大家分享關於『永續未來』這個主題,並介紹『地球憲章』給台灣民眾,特別是年青人。也很感謝生態關懷者協會安排這個機會,讓我們這些來自十個不同國家的青年,可以深入了解台灣豐富的自然生態和多元的歷史文化,並透過令人難忘的『部落遊學』活動,體驗台灣原住民的傳統智慧。

原來我印象中的台灣,是一個科技非常發達的都會型國家,萬萬沒有料到台灣竟然有這麼精彩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在這次活動之後,我誠摯的期待我們能夠一起努力,傳承即將失落的古老智慧,捍衛飽受開發威脅的自然環境,一起為現代人的困境尋找出路,為後代子孫留下珍貴的遺產。

最後,我的結論還是要強調:『地球憲章』的教育潛力從它的開端就十分明顯,它傳達了地球問題的嚴重性與急迫性,將這些原則置於永續性的所有向度,並且以一種鼓舞的呼召,激勵我們去採取行動。這份文件起草過程的廣泛參與性,確保了它是兼容並蓄且尊重多元性,可以促進廣泛共有的價值;是肯定生命,並且與世界上大多數文化一致的價值。

因此,我懇切地期待台灣有更多人加入我們成為『地球憲章』教育者的行列!」

在這個懇切的邀約中,我們結束一次令人振奮的訪談。最後,以一個小插曲作為這篇介紹的結語。

挑戰年青人!

由於指導單位青輔會規定參與活動學員的年齡是18-35歲,當我們把活動訊息寄給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祕書長魏美莉(Mirian Vilela)女士時,我們請她推薦兩名符合條件的年青人。

隨後接到莫希特的電子郵件,告知我們,他有可以推薦的人選,不過,他本人對生態關懷者協會所推出「喚醒古老智慧、尋求另類生活」部落遊學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一看他是祕書處的教育推廣主任,我非常認真的與理事長討論,也很正式的寫一封邀請函,歡迎他(心想應該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和年青人一起參加這個活動。

等到他寄回報名表時,看到他是1973年出生的,今年才32歲,我覺得很想去「撞牆」──天啊!這麼年輕就擔任國際組織的重要幹部!也因為受到這個刺激,後來協會理監事同工決定在日後加強培訓,一起規劃儘量讓年青人提早參與的各項教育活動,並透過參與中的學習,拓展視野,深化關懷的內涵,與全球青年同步,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

全文完

原載於<台灣教會公報>2806期2005年12月5-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