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憫與公義相結合,便號召我們過簡樸的生活。 -傅士德-
一、墮入試探的人類
自從啟蒙時代以來,西方一直想要塑造出一個符合人類設計的世界,並把這樣的創作視為不可置疑的天職(Vocation)。它所用的途徑主要是科學與工技的結合(包括軍事工技),而它的信心是建立在「知識即權力,權力即控制之鑰」的理念之上。
如今,全人類已自覺或不自覺地捲進這場權力追逐賽,可是,我們也已經漸漸了解到,當人類無情地否定自然界的本質並不斷追求控制自然之際,最後,我們自己卻成了最悲慘的犧牲品,因為我們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類否定自身的局限性(finitude)而想扮演上帝的角色來主宰並控制自然的這種嘗試,正是人類自古以來的最高「試探」,它並不是我們的「天職」!解救之道,只有再次回轉歸向上帝,謙卑地學習把事物放在上帝所制定的觀念中,遵行祂所為我們設立的律法、條例,緩和並軟化我們侵略的本性。
二、號召公義
「公平」與「公義」在聖經中可看作是同義字,它是一個法律的名詞,也有倫理和宗教的涵義,它包括謹守良好的風俗或慣例,特別是平均分配土地的慣例。
聖經裏一再警告不行公義之禍害。先知不但向不行公義的百姓發出嚴厲的譴責,對官長的不義行為,以及官方的法令和制度都沒有放過。「你們為何壓制我的百姓,搓摩貧窮人的臉呢?」(以賽亞書3:13-15)「禍哉,那些設立不義之律例的,和記錄奸詐之判語的。」(以賽亞書10:1-2)。
上帝厭惡一切與社會大眾無關的敬虔儀式,上帝所喜悅的,乃是順從祂旨意的人:「要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人的手。」然而,令人哀歎的是:「惟有你的眼和你的心專顧貪婪,--」(耶利米書22:3.17)「吃我民的肉」,「分成塊子像要下鍋」(彌迦書3:1-3)。
所羅門祈求智慧去治理百姓,上帝回答說:「你既然--單求智慧可以聽訟,我就應允你所求的--」(列王記上3:11.12)「聽訟」原文作「去辨別正當的事」,與公平、公義為同一字。這種公義需要智慧,可帶來人與人之間平等和諧的關係,政治領袖應該為全民的利益而實施這種憐憫人的美德。
三、號召憐憫
「憐憫」是舊約的主題之一,又可譯為「慈愛」或「憐恤」,也含有「容忍」或「信實」的意思,是涵義非常豐富的一個希伯來字。在聖經裡,憐憫最常用以描述上帝對祂子民不變的同情與慈愛(出埃及記34:6.7),然而,這種長存的恩慈也要在我們的生命中反映出來。
舊約中拾穗的律例,可以稱為憐憫與關懷的律例,為那些陷於貧困境地的人提供糧食,並且將辦法放進以色列人的制度當中。(利未記23:22)還有,關於給予和接受抵押品的律例、借貸的律例、給工資的律例,所有這些論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教訓,都是滿有智慧及人情味。(參看申命記23.24章)
這種憐憫與關懷的素質,甚至延伸到牲畜和田地上。安息日要休息的原則,也包括牲畜的需要:「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你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出埃及記23:12)田地本身需要歇息:「地要守聖安息」(利未記25:2.5)並且,也不可過分使用(申命記22:9)。取雛鳥時,必須留下母鳥,好讓牠照料鳥蛋,孵出新的小鳥(申命記22:6.7)。在場中踹穀的牛不可攏住牠的嘴,好叫牠工作時可以吃東西(申命記25:4)。
四、簡樸生活的目標
簡樸生活不是去採取一些外表的行動,而是以憐憫的心側耳聆聽人類的哭泣和大地的呻吟作為起點,並按公義的原則對待他人和整個受造界,使人類和其他萬物不再受傷害。
(註:本文第二、三段請參閱<簡樸生活真諦>p.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