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自然保育的起點 | 環境資訊中心

簡樸--自然保育的起點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譯

在一切品德之中,簡樸是最吸引人的,因為它使我們的內在能夠一致。

                                            -傅士德-

一、熱門的自然保育

由於受到「培利修正案」的制裁,最近「保育」又成了熱門話題,也有各式各樣的活動環繞著它而展開,官方、民間、學界、媒體--,熱鬧極了,我們多麼希望能夠儘快洗刷「野生動物終結者」的污名!

被譽為近代生態保育之父的阿道.李奧波,在他的代表作「砂地郡曆誌」中就曾經語重心長的說:「當我們努力要使保育容易實現時,我們也把它變得無足輕重了。」的確,正如書中另一處又提到:「沒有人會反對加強保育教育的建議,但我們能夠確定只是教育的分量(volume)要增加嗎?難道不是在內容(content)方面也遺漏些什麼東西?」

二、自然保育的起點

「自然保育」最簡單的內涵,就是回復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因此,保育的起點絕不是犀牛或老虎,甚至不是台灣黑熊或梅花鹿,當然也不是熱帶雨林或淡水紅樹林--我們並不否認這些生物或地區都須要保育,但我們卻要強調,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保育的起點應該是從我們自己本身開始。    李奧波的書中提到,一個有機組織(organism)處於健康狀態的最重要特質就是它具有內部自我更新的能力。又說,在自然界裡頭,有兩種組織的自我更新過程是受制於人類的干擾和控制的,這兩種組織分別是「人本身」和「土地」。

今天,由於人類對土地的「內部自我更新能力」缺乏認識與尊重,在對它予取予求的情況下,土壤失去生產力、棲地破壞、動植物滅種、水災早災不斷、水土流失--,顯示「土地」的健康出了問題,於是我們談保育,做保育。然而,我很懷疑,如果我們不正視自己本身生命的健康狀況,缺乏內部自我更新的能力,我們所談或做的「保育」,究竟能夠達到什麼層次?會不會是原地踏步,或像李奧波所說,向前走一步,向後滑兩步?

三、與生命週期調和

開發內在簡樸之道的一個要素,就是與上帝所定的生命週期調和。

我們生命中有進食的週期、有睡覺的週期、有工作的週期、有遊戲的週期,這些生命中自然的週期原是上帝所定的,當它們被打斷時,痛苦便隨之而生,各種疾病也跟著臨到。現代成功人士「忙個不停」的形像:「一個人可以完成兩個人(或更多人)才能擔負得起的工作」,使我們不敢掉以輕心,疲於奔命。於是,工作的承諾、家庭的責任、教會的服事、社會的義務、世界的問題--,這一切都向我們推扯拉擠,使得我們奔波忙碌,窮於應付。為了滿足行事曆中的各項承諾,我們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事實上,我們太忙,只是因為我們想忙。假如我們深信上帝不會製造混亂,因此,願意學習去體會父神的心意,上帝不再是停留在我們生命的邊緣,祂乃是居住在我們生活體驗的核心中,並且定意根據這神聖中心的指示去生活,讓思想和決定都從源頭湧流出來,於是,當我們刪除許多活動之後,卻發現我們的「生產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甚至,反而能夠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創意」。換句話說,工作「份量」的減少,有時反而帶來工作「品質」的提昇。

我們是否肯拒絕那以為我們才能拯救世界的幻覺,拒絕過分消耗我們的情緒,謙卑地學習按照神聖中心的指示生活,因而使我們的生命得到均衡,恢復生機?我相信,一個能夠擁有內部自我更新能力的人,應該能夠更了解怎樣做保育。(本段參考<簡樸生活真諦>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