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天人物我間的和諧 | 環境資訊中心

簡樸--天人物我間的和諧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譯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

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馬太福音11:29

一、科技文明的危機

現代西方的科技文明,片面地以發展、增長、擴張、及征服作為策略,於是,「爭取權力」、「保障權力」、加上美式的「追求快樂」,成為全球社會流行的基本價值。不僅如此,現代的科技文明也促進了中央制的組織,如工業區、人口密集的大都會等,但工業和人口的集中化,使自然環境因不堪負荷而趨向毀滅,實在說不上是什麼有意義的進步,可是它卻成為所有「開發中」國家竭力追求的目標。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urgen Moltmann)指出,如果我們只以「環境污染」或「生態危機」來輕描淡寫的描述當代自然環境的衰敗,是要受懲罰的,因為事實上這是我們整個「科技文明」的危機。如果人類社會在基本的取向上不作徹底的改變,如果我們不能開創另外的生活習慣,這個危機就會以廣大的災難作結束,即:地球及其上所有生命的「生態死亡」。

二、大自然的世俗化

文藝復興以來,西歐人愈來愈片面地把上帝看為是「獨一的全能者」,因此,導致大自然的世俗化,正如韋伯(Max Weber)所說,現代的神觀奪去大自然屬神的奧祕,大自然成為可以用科學方法「解除魔咒的」(disenchanted),於是,具有上帝形像的人類相應地看自己是大地的統治者,可以對它任意支配剝削。

在西方的詞語裡頭,將「自然」等同於「婦女」,因此,西方人說「開採」地下資源,「征服」高山,「治理」河流,「強闖」「處女森林」,「揭開」「大自然懷抱」的「祕密」等等,根據莫特曼的解釋,這些都是男人施暴的用語。

三、在愛中相互關聯的群體

在古代三位一體的教義卻是為了解釋「上帝是愛」的經驗:父、子、和聖靈活在至高至善的愛的團契(community)中,彼此相偕(with one another)、彼此扶持(for one another)、彼此契合(in one another)。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所說的: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

事實上,人類如果在地上要代表上帝的形像,就要與這三位一體的上帝相應,而不是憑統治和征服。上帝那創造生命的靈澆灌整個造物界,組成創造的群體,使所有的受造物在這個團契裡彼此扶持、彼此相偕、彼此契合。「聖靈無所不在,支撐、撫養、甦生天地萬物--祂把能力澆灌萬有,並藉此而給萬物以本性、生命和運動,這是眾所周知的,也是神聖的。」(加爾文<基督教要義>)我們不能再把上帝從大自然中分開,因為,上帝是在大自然中,而大自然也是在上帝之中。

四、與大自然復和

人類要避免在大自然中死去,就必須有生態上的全面性悔改,從對大自然的剝削,轉向與大自然的復和(reconciliation)。「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和好了。」(歌羅西書1:20)基督既然是萬物的根源,因此,整個受造界也要因祂得到和好。

當我們肯學習像主耶穌一樣「心裡柔和謙卑」,基督的平安就會進入我們內心深處,使我們能夠得到安息。因此,人和自己及人與他人彼此之間的仇恨、人和自然的敵意、以及令我們不斷剝削大自然的無饜的貪慾,都能夠被克服。這樣,我們便能夠看出野地裡的百合花是勝過所羅門極榮華時所穿戴的(馬太福音6:29),於是,過簡樸的生活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