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倫理」通識教育初探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倫理」通識教育初探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

一、緣起

筆者自1991年開始參與「主婦聯盟」之後,深感須要喚醒社會上更多人一起來關心我們的環境,於是,首先與「主婦聯盟」環委會幾位基督徒一起推動教會界參與關懷環境的行動。接著,於1994年中向中原大學共同科申請開「環境倫理」通識課獲准,第二學期(即1995年2~6月份)開始每學期一班「環境倫理」通識課。

二、課程目標

1.介紹當代「環境運動」之演進,提昇「環境意識」之覺醒;

2.認識全球性與地方性境問題,充實「環境知識」之內涵;

3.探討「環境倫理」,實現「天人物我」間和諧的人生目標;

4.示範生活環保實踐項目,培養同學落實「簡樸生活」理念。

三、上課方式

1.課堂上講授講義內容,並鼓勵同學參與討論;

2.廣泛配合視聽教材之使用,以加強學習印象;

3.實地參觀環保或保育機構及現場,提交報告;

4.在校內舉辦相關活動,推動校園內環境關懷。

四、說明

(一)目標設立

中原大學設理、工、商等學院,學生普遍缺乏生態/生物學方面的基本知識,也少有人文方面的涉獵機會,因此,本課程必須包含一些基本知識/專有名詞的介紹,才能進入倫理理論的探討。此外,對於生活在極度奢侈浪費的現代社會中的「新人類」,環境關懷若能涵蓋從生活層面的反省,應是最實際的,使學生能夠學習落實環境關懷的理念,不致流於空談。

(二)上課方式

1.目前仍無適合之教材,除自行印發講義外,通常是將重點寫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希望日後能編寫出較完整的教材,方便上課使用。

2.市面上可供使用的視聽教材雖然很多,但學校圖書館並沒有收集此領域之教材,且在使用視聽教室上課有諸多限制,有待改進,若能爭取使用有視聽設備的教室最佳。

3. & 4.項,因筆者目前為兼任,且學校地理位置及交通不方便,仍未有機會實施,但學生當中有人會自行舉辦相關活動(如:到桃園觀音鄉實地了解污染現場、到花蓮鹽寮淨土體驗簡樸生活、組野鳥社等。)

(三)課程內容

由於筆者本身受物理學專業訓練及少許神學訓練的背景,以及目前環保媽媽的身份的關係,在課程的安排上,儘量嘗試從自己比較能夠掌握的觀念和做法出發。

因此,內容性質上重生命經歷的分享,而不以學理的論述為主,期盼能夠使一般學生(理、工、商科的學生)也有信心開始參與環境關懷的行動,不會把它當成專家學者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