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九:36)
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共同的困境,因為它關係到全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survival),不但讓科技官僚或學者專家傷透腦筋,甚至環保人士也常感無能為力。
在一次環境問題的研討會上,有人問講員葛瑞史奈德(Gary Snyder ,普立茲自然詩獎得主,同時是一位深層生態學的擁護者):「你為了參加各地的環保會議搭乘飛機,從阿拉斯加,經科羅拉多到加州,這件事對嗎?難道你不知道這個小小的行動,其實正和所有人平常所做的一樣?不就是因為這些行動的累積,才會成造今天的生態危機嗎?」史奈德很誠實的回答:「我們每個人都是問題的一部分。作為一個環境運動者,我並不是答案,也不是終點站。或許,我只是一個路標而已。為了整個地球的生存,我們必須一起來找一條出路。」
由於大自然向人類的反撲,逼使我們不得不在觀念上和生活上作調整,這樣的調整,寓含著整個社會將面臨深遠的變革。然而,儘管這個變革的起源是生態性,但變革的本身卻是社會性與經濟性的,而要達成變革的過程則是政治性的,最後這個變革也必須是生活性的才可以長久。
我們過去這幾年所編寫或譯介的書刊文章中,「土地倫理」、「生態公義」、「簡樸生活」等主題一再呈現,成為我們的共識。因此,在協會成立的今天,我們願意以「探討土地倫理,追求生態公義,落實簡樸生活」作為今後努力、追求的目標,並邀請與我們有共同理想的朋友一起參與,讓這個荒蕪的園地,因著大家的耕耘、澆灌,得以發芽、成長、茁壯。
在「推廣整全環境教育,致力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宗旨下,我們將設立「環境守望組」、「生態文史組」、「教育推廣組」、「文字出版組」等工作小組,共同完成下列各項任務:
1.促進「生態關懷」與「宗教倫理」的對話;
2.譯介相關之外文書刊;
3.推動教會參與社區導向的生態環境關懷行動;
4.編寫各年齡層環境教育教材;
5.在國內、外舉辦各項環境教育活動;
6.訓練/提供環境教育師資;
7.收集/提供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資訊;
8.與國內外環保團體/機構交流合作。這些任務須要更多人的投入才能完成,我們期待著您的參與。
但願我們以「看見」和「憐憫」作為起點,在現代人的困境中藉著建立「土地倫理」、「生態公義」、「簡樸生活」尋求出路,醫受傷的大地和困苦流離的人群,回復受造界的完整(integrity of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