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盛生命的重新了解 | 環境資訊中心

豐盛生命的重新了解

記1999/1/9楊啟壽牧師在生態關懷者協會的演講

2007年12月01日
文:王昭文

生態關懷者協會元月九日的同工會邀請長老教會總會前總幹事楊啟壽牧師演講。他強調:在二十世紀的最後日子裡,基督徒要好好重新了解「豐盛生命」的意涵,走出自我中心的思考,建立責任倫理,以「上帝的好管家」自居,與自然和諧相處,創造真正的「禧年」,並勉勵同工即使孤單也要堅持對生態倫理的關懷,因為正如上帝為以利亞留了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在這一切「向錢看」的時代中,也還有人願意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寧願被看為傻子,盡力關心環境問題、提倡簡樸生活。

勿以為人力量微小

楊啟壽牧師在演講一開始先向生態神學中心(生態關懷者協會)表示敬意,幾年來在土地倫理的探討上做了許多工作。他說以前大家覺得為政治反對運動付出是件傻事事,現在關心政治不再無利可圖,有時反而可得到金錢名聲地位,反而是關心生態環境問題的人,是真的完全無利可圖,可是還是有不少像生態關懷者協會的成員,在無利可圖下仍默默的做。這條路不好走,付出多、收穫少,可是這幾年台灣真的有些改變了。像這次搶救棲蘭檜木林,獲得社會廣大迴響,各地有好幾千人以守夜、遊行的方式來表達關心。

楊牧師說台灣美麗的大自然為何啼哭?因為台灣人口眾多,每個人又都抱持「不差我一個」的想法,所以你丟一張紙屑、他丟一個果皮,就到處都是垃圾。如果不能從這樣的思想行為改起,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上帝仍關心著祂所創造的世界。不要以為個人力量微小,因為積小惡成大惡,積小善也能成大善。我們必須抱著希望投入工作,雖然困難阻礙很多。

全球化的惡果浮現

楊牧師剛參加完普世教協第八次大會,自非洲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回來,特地分享這次大會中對全球化問題的討論。楊牧師表示,冷戰結束後的世界,美國成為唯一強權,各國大量資金集中到美國。美國透過世界貨幣基金會(IMF)等國際組織的運作,以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為由,把錢以借款方式又塞回第三世界,並要求這些國家開放市場,結果造成一些國家快速發展,但是卻是虛胖的泡沫經濟;更多國家則是人民與土地不斷遭到外國投資者剝削,政府負債累累,勉強維持運作,根本談不上「發展」。近日許多經濟強國已一一出現問題,經濟衰退的浪潮要到何處才會止住?看來始作俑者的美國最後也逃不開影響。

美國霸權所開啟的全球化風潮,已影響到全世界,每個地區都不能避免全球經濟體系的影響,甚至每個人生活都因而改變。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經濟其實是掌握在不到三個國家及六十個左右的大企業手中。「地球村」難道就只是弱肉強食、多數人受苦、少數人享受?

窮國難翻身

普世教協大會中,受全球化影響長期處於貧窮之中的非洲等地教會,不斷發出呼籲,要求世界貨幣基金會在二○○○年實現「千禧年」的精神,應該免除最窮國家的債務、減輕次窮國家的債務,給窮國翻身的機會。這項已進行有一段時日的「免除窮國債務運動」,全自由經濟原則取代聖經原則的世界中,成效相當有限。

普世教協是強調「普世合一」精神的團體,普世合一和經濟體系全球化雖然都同樣具有世界一家的地球村概念,但基本的立場卻有天壤之別。主張尊重每個國家、每個文化主體性的普世合一主義,是以和平共存為團結的原則,但是全球化經濟體系卻是強調自由市場的競爭,使整個世界趨於一元化,讓資源財富集中少數人手中。面對這種趨勢,普世教協呼籲全球基督徒一齊來思考:怎樣才是「豐盛的生命」?是以追逐物質享受(房子、車子、高收入、社會地位)為目標,還是應該思考如何委身於一項有意義的事業、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人全心只為自己個人的物質享受而奮鬥、對別人漠不關心時,世界就會步向混亂與邪惡。

建立責任倫理

楊牧師引世界著名政治領袖共同發表的「人性責任宣言」,強調在世界人權宣言成立五十週年之後,人類需要強調「要人如何待已,就要如何待人」的倫理,在要求人權的同時建立責任感。

建立責任感中,對環境的責任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當全球化經濟趨勢促成多數人以美國生活方式為目標時,已造成重大危機,因為全球的資源無法供應。如果不能扭轉這樣的價值觀,這樣的經濟趨勢,人類將步上可怕的後果。

楊牧師說,個人總以為自己力量微小,但若所有的人都認為「不差我一個」,世界就不會有所改變。好人不一定能造成好社會,但社會結構正義的實現,一定要有好人配合才能成功。

楊牧師最後說,創造故事的重點在於安息日。上帝使自然有安息、復甦的機會,以色列人把這樣的精神發揚成守安息日、安息年和「禧年」,讓所有勞苦、遭欺壓的人有喘息、再出發的機會。我們作為上帝的管家,也應該好好思考,讓安息的精神落實在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存著盼望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