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創建未來 | 環境資訊中心

公義創建未來

第十七次「信仰與環境觀」讀書會摘記

2007年12月01日
文:黃穎航演講 周恬弘整理

生態神學中心五月份的讀書會中,邀請到中華福神學院黃穎航教帶領與會者一同討論德國神學家莫特曼的著作《公義創建未來》。他從書中挑出幾個重要的論點作為問題,和讀書會成員共同思考辯論,以下討論的內容摘錄:

本書的第八頁中,莫特曼指出:「教會於現代社會裡,是作為上帝的公義的工作和工具而存在的。這個社會有關經濟政治和社會方面的衝突,也就是教會自己的衝突。」黃教授問與會者對此點的看法如何?

有人表示,這意味教會必須深入去關心社會的衝突;也有人舉出臺灣社會的統戰論戰事實上也在教會裡產生衝突,來證明社會的衝突就是教會內的衝突。不過有人提出上帝的公義如何了解,以及基督徒能否把自己的倫理和價值觀加諸社會等問題。

第二,莫特曼在本書第一章的最後問到:人類能否度過當前的社會、經濟、政治與生態危機?他自己的回答是:我們不能知道,也可以不知道。因為知道與否都會使我們不去做需要的努力。

對於此點,有人認為樂觀主義還是比悲觀來得好,因為樂觀尚可能產生一絲希望,不過這必須是具有責任感的樂觀,才能產生有力的行動;也有人表示,我們需要審慎的樂觀。在此,有人提出我們能否以「末世的浩劫」來警告別人從事環保?有人認為必須有事實的根據,才可以如此做,不能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我們所需的,是理性的說服能力,而不是恐嚇的方法。

第三,在本書第二十四頁中,莫特曼主張我們必須從致死的核能技術中脫身,尋找與環境生態更加相投,而對人類亦更加友善的能源。對這項論點,有人認為核能的本質是集中式精英主控,因此是不符合公義原則的;也有人表示核能所帶來的問題,不只是核能本身而已,還包括核廢料等其他更棘手、長期且牽涉到公平的問題,並認為政府不應該盲目強調經濟成長而想無止境地開發電源,電源的管理應該從供應面轉向需求面及使用面的考量。不過也有人認為核能技術是中性的,問題只在於如何用在正確的用途以及確保安全;另外有人說,教會有責任去勸導信徒及社會大眾過省電的生活。

第四,莫特曼基於對核子武力對峙競賽的深刻反省,在書中第四十四頁主張用非暴力克服暴力。對此,有人採質疑的看法,表示和平主義無法帶來和平,譬如美國若無足夠武力,她能與蘇聯談判嗎?類似的亦可以用來質問臺灣與中國兩岸的關係。但有人認為擁有武力又如何?這只是作為發展武器的藉口罷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武力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用武力建立起來的政權終究還是要被推翻的,用武力建構出來的和平也只是短暫虛幼的和平。

黃教授指出,對於以上的討論,他認為並無一個絕對的答案與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從基督教倫理學的角度看,對於每一個問題,我們都須至少考慮準則、處境與動機這三個因素,及其中的互動關係,才能適時、適地作出一個較好的判斷與抉擇。

最後,對於莫特曼在書中指出現代宗教的一神論為自然科學的機制騰出了發展的空間,而導致環境生態的破壞,黃穎航教授認為這是莫特曼的誤解,因為在基督教一神論之下,人只是上帝在世界的管家而已,人的職責在榮耀並造福別人,人絕對不是高高在上的世界統治者,而是一個受託的人,有義務法愛護地上所有的生物以及自然環境,這應該不至於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

不過,會中有人認為書中的主張有其事實存在,莫特曼所批評的,不是聖經中的上帝觀,而是現代的基督教信仰中,與自然然分開的一神論,因此莫特曼主張「神在萬有之中」與「萬有在神之中」的上帝觀,以及三位一體的一神論,強調基督教的上帝是一位注重關係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