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眾走向大公司  德國能源轉型面臨十字路口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從民眾走向大公司  德國能源轉型面臨十字路口

2018年08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德國的能源轉型幾乎停止了!」負責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邦能源發展的主管潘瑟爾(Thomas Pensel)沉重的說。該邦近年的太陽能新裝設容量快速降低,跟2012年相比只剩1/5。原本一年可發電達500萬MWH的陸域風機,在2017年的競標中僅取得40MW的額度。

2017年離岸風機競標呈現另一個角度,德國能源集團EnBW與丹麥風能巨擘沃旭(Ørsted)以零元躉購價標下北海風場,代表政府不再需要補助再生能源。

德國過去引以為傲的「能源轉型力量主要來自人民」似乎轉向了。對此,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環境與氣候政策主任舒列奧絲(Miranda Schreurs)認為,這代表能源轉型將邁向下一階段──讓過往缺席的大企業與民眾一起加入。

德國的能源轉型正面臨十字路口

德國的能源轉型正面臨十字路口。攝影:陳文姿

地方綠能限縮  風能太陽能走下坡

萊茵蘭-普法爾茨邦位在德國西部,是德國著名的葡萄酒鄉。2015年再生能源生產達85億度,風電佔了50億度。德國能源轉型中,不少農業邦的角色非常積極。

農民、家庭、合作社和小型能源生產商一向被視為德國再生能源的支柱。2012年資料顯示,46%的再生能源由民眾與農夫擁有,傳統德國四大電力公司只佔5%,但這個情況正在改變。

萊茵蘭-普法爾茨邦能源機構(Energy Agency Rhineland-Palatinate)協助邦的再生能源推廣。潘瑟爾指出,新設太陽能光電容量在2012年到達370MW,之後快速減少,在2017年只剩五分之一。風力是再生能源主力,但2017年陸域風機走向競標制。萊茵蘭-普法爾茨邦因風況不如北部,在全國2,800MW的額度中僅取得40MW。可以想見,未來風力發展將大幅萎縮。

0829-1

energie pv

萊茵蘭-普法爾茨邦 每年綠電發電量(上圖)與新裝設的太陽能裝置容量(下圖)。(資料來源

競合還是合作? 電力大廠加入能源轉型 

這種現象導因於《再生能源法》的修法。該法起草人、前議員費爾(Hans-Josef Fell)指控,2014年的修法讓生質能投資急遽降低,2017年修正則讓陸域風能萎縮,這是核工團體遊說、散布再生能源發展太快的結果。

2017年4月,德國離岸風電也展開競標,隨即開出破盤價──EnBW與丹能集團(後更名為沃旭能源)以0元躉購價標下北海風場。這代表政府不再需要補貼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成本大幅降低。

電力大廠的加入,地方量能的減少,這是好事嗎?舒列奧絲認為這種解讀並不正確,地方角色並未消失,能源轉型需要兩者同時參與。

她指出,傳統能源大公司要從燃煤或核電退場,離岸風機這類需要大筆資金的再生能源非常適合他們。加上離岸風場效能佳,沒有鄰避問題,新走向確實對大公司有利,但地方角色仍占有一席之地。

德國的再生能源收購是由政府保證收購綠電20年,這些合約再過兩三年就會陸續到期,風機的拆除或重新簽約、更新將緊接著上場。

舒列奧絲指出,民眾將重新檢視風機的設置,現在有不少反對風機的聲浪,這會是下一波轉型的挑戰。

11

萊茵蘭-普法爾茨邦全力發展的風能在新法規限制下,未來可能大為限縮。攝影:陳文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