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風機大縣 面臨農村地景與風機權衡的綠能抉擇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德國風機大縣 面臨農村地景與風機權衡的綠能抉擇

2018年08月3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四月的萊茵-洪斯呂克縣(Rhein-Hunsrück-Kreis)有著歐洲鄉村的悠閒浪漫田園風,一望無際的綠色平原,教堂與小鎮建築,以及很難不去注意到的風機!

位在德國西部的萊茵-洪斯呂克縣面積991平方公里,比彰化縣略小。87%的土地是森林跟農業,但綠能生產卻達電力佔比的298%,遠超過地方所需。268架風機一年可生產10億度電,帶來商機與城鄉發展,但爭議也相隨。

德國萊茵-洪斯呂克縣的風機已經成為鄉村與小鎮風景的一部分。攝影:陳文姿

德國萊茵-洪斯呂克縣的風機已經成為鄉村與小鎮風景的一部分。攝影:陳文姿

991平方公里上的270架風機  風機大縣的綠能抉擇  

風機在德國並不稀奇,高速公路或火車兩旁不時可見大型風場,但進入萊茵-洪斯呂克後,比例偏高的風機還是令人訝異。

這問題不只外來客有感,當地也曾就此辯論。縣長布爾赫(Marlon Bröhr)坦承,他是其中之一,他不反對風機,但268架風機在99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對景觀影響很大,更不用說,這已超過當地能源需求。

布爾赫解釋,人少、風多、收益、加上早期缺乏整體規劃,讓這裡成了風機聚集之處。小村並不富有,風機帶來收入,有些村莊看了別村架設後,決定跟進。

布爾赫說,「我喜歡以前的景觀,但事情有兩面,小村需要收入也需工作。我必須把『怎麼做對地區最好』作為前提。」

德國萊茵-洪斯呂克縣的風機小鎮風景的一部分,早期對風機距離限制較少,後期開始規範與住家的距離。攝影:陳文姿

德國萊茵-洪斯呂克縣的風機小鎮風景的一部分,早期對風機距離限制較少,後期開始規範與住家的距離。攝影:陳文姿

以風機收入為基    創更持續的收入

萊茵-洪斯呂克的風機大多架設在公有土地上,由鄉、鎮出租給風電廠商,收取的租金用於改善地方建設與民眾福利上。風機租約通常是20年, 如何利用這筆收入創造長遠的商機,萊茵-洪斯呂克縣傷透腦筋,其中一個例子是跨越洪斯呂克山脈(Hunsrück)峽谷的蓋爾雷吊橋(Geierlay suspension bridge)。

這座由木板搭成的繩索橋在2015年開放後迅速成為德國旅遊局排名百大的旅遊景點,二年內吸引了57萬國內外觀光客。

「他們(其他居民)提議興建吊橋時,我還不太相信一座吊橋能吸引多少人來,但這是真的!」一位在地居民興奮地說。

走在溪谷上方100公尺搖搖晃晃的吊橋上,感受高空的刺激與恐懼之餘,避不開的景色依舊是風機。這座橋的建置獲得歐盟與萊茵蘭-普法爾茨邦補助,在地村莊也必須承擔部分經費,經費來源就是風機。

「那是我們的銀行,沒有風機,就沒有這座橋」,墨斯多夫(Mörsdorf)村長毫不掩飾的介紹山巔的風機。

跨越洪斯呂克山脈(Hunsrück)峽谷的蓋爾雷吊橋除了歐盟與政府補助外,當地村莊負擔的經費主要來自風機收入

跨越洪斯呂克山脈(Hunsrück)峽谷的蓋爾雷吊橋除了歐盟與政府補助外,當地村莊負擔的經費主要來自風機收入。攝影:陳文姿

從能源輸入到綠能輸出  多少再生能源是「剛好」?

風機吸引絕大多數的注意力,前縣長弗雷克(Bertram Fleck)憂心地提醒,「請不要忽略我們在整體能源的努力,也不要忘了我們從1999年就開始的節能政策。」

萊茵-洪斯呂克過去是能源進口縣,與其每年花近三億歐元購買能源,縣府決定讓錢留在地方,創造經濟利益。風、太陽能、生質能各種再生能源的發展讓萊茵-洪斯呂克在2005年再生能源達電力佔比的27%,2012年100%自給自足。2017年底達到298%,其中,268架風機裝置容量共748MW,一年生產十億度電。

弗雷克說,他也曾被質問有必要生產這麼多電嗎?但是考量沒有綠能生產條件的地區,鄉村地方該多做一點。從經濟面看,綠能也為地方帶來每年4,300萬歐元的收入。

居民對風機的看法依舊兩極,有人從小看到大已把風機當成日常的一部分,有人依舊不喜歡。早期架設的風機即將屆滿20年租期,這些風機拆除後是否重建?縣民將重新抉擇。

德國萊茵-洪斯呂克縣的風機是否過多?風機保證收購合約到期後,縣民將重新檢視。攝影:陳文姿

德國萊茵-洪斯呂克縣的風機是否過多?風機保證收購合約到期後,縣民將重新檢視。攝影:陳文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