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環差案在7月初遭初審小組建議「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中油趕在申覆時效的最後一刻,向環保署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將氣化區退出生態豐富的G1區、移到外海,強調將僅使用既有填區。
中油希望在避開藻礁、紅肉ㄚ髻鯊(雙髻鯊)後,可以在環評大會敗部復活。而環署綜計處長劉宗勇表示,觀塘案預定將在9月中的環評大會上場。至於新方案在大會上,可能有翻案成功、按小組原建議退回、退回小組重審等可能性。
中油為了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提出桃園觀塘工業區、工業港的環差、環現差等案件,但卻由於鄰近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有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列入瀕危物種的紅肉ㄚ髻鯊(雙髻鯊)、藻礁而引發爭議,中研院與各校生態學者更紛紛參戰,展開為期一年的生態調查,要反駁中油一再表態當地沒有生態可言的說詞。
初審小組考量除了上述珍稀生物的存在,更認為此案恐怕會對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因此建議把工業專用港環現差暨環差兩案,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此案在生態上的爭議,主要為中油選址在藻礁密度最高、各種生態參數也是最好的G1、G2區。而中油提出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則退出G1區,將原規劃的氣化區分散到外海填區,以及過去就已經填埋的儲槽區。
如此一來,工業區內的開發面積將從上一個版本「迴避替代方案」的37公頃再退為23公頃,而原方案本是232公頃,如今等於只剩下1/100。
包括使用既有填區的13公頃,要做為儲槽與氣化區,將有2座LNG儲槽及氣化、計量等附屬設施,每年可營運300萬噸,主要供大潭電廠機組及北部工業用戶使用。另有台電既有的溫排水渠道8公頃,與聯外道路2公頃。中油在報告書上表態,高潮線以上的土地、既有施工碼頭及其後線土地都將不施作。
工業港的部分,維持迴避替代方案,海堤為1688公尺,包括1座LNG碼頭、一個備用碼頭。外廓防波堤則是北側不變,還是4280公尺,南側則從迴避替代方案時提出的800公尺退到450公尺。外海填區仍為21公頃,將興建2座LNG儲槽及氣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