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活在這樣靠近自然的環境這麼長的時間,每天外出的時候,我們仍然會看到各種之前沒有發現過的小生物。昨天看到一隻顏色鮮豔的小昆蟲,起初我以為是象鼻蟲,同事以為是椿象,結果原來我們都猜錯了。
等到隔天再去看,找了老半天沒發現本來的小昆蟲,發現原本醜醜外表的小傢伙,已經羽化出漂亮的翅膀,取而代之出現的,是一隻非常漂亮、彷彿身著紅色皮革的傢伙,登登~答案揭曉,原來這隻叫做紅翅蠟蟬。
曾經看到另一種長相類似但顏色為藍黑色的蠟蟬,以前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不同種的蠟蟬,經過許多觀察與記錄,發現在成蟲階段,夏天為紅翅型,而到了冬天,會逐漸轉為藍翅型,翅膜內色素由紅轉藍為正常生理作用,而藍翅上的的白斑則是牠分泌白蠟覆蓋在黑斑上所產生,因此,紅翅蠟蟬又叫「青黑蠟蟬」。
成蟲與若蟲皆喜歡吸食賊仔樹、苦楝、食茱萸等植物的汁液,成蟲時只吸食大樹幹,不吸食細嫩幼汁。顏色為紅色時的蠟蟬,並不具備生殖能力,待轉為藍翅的時候,才會交配,雄性蠟蟬會先在雌性蠟蟬旁振動翅膀跳舞求偶,我不禁想到,原來翅膀不是用來飛,而是用來求偶啊……。
紅翅蠟蟬彷彿是自然中運用顏色的魔術師,不論黑色還是紅色,在自然中都是非常明顯的顏色,在自然環境中,紅色、黑色都是警戒色的代表,紅翅蠟蟬的天敵為肉食性的昆蟲或動物,如蜘蛛、蜥蜴、螳螂、鳥等等,運用警戒色可以警告掠食者:「我有毒或者不好吃唷!」但即使如此,當掠食者發現這些擁有警戒色的獵物,可不會那麼容易放棄,所以空有警戒色是沒有用的。紅翅蠟蟬雖然有翅膀,但並不善飛行,在遇到騷擾時,會以彈跳方式逃離現場,或者是在受到驚嚇時噴尿。
紅翅蠟蟬
科名: 蠟蟬科
學名:Lycorma meliae
分佈: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賊仔樹、食茱萸、苦楝樹棲息,藍翅型一般秋、冬及初春出現,較不容易看到。
特徵:
-
秋冬繁殖季為藍黑色,頭部及前胸背板藍色,複眼黑色,
-
翅膀前半佈滿白色的圓形或橢圓形斑點,翅脈細緻呈方格網狀分布;腳黑色
-
春夏至秋翅膀紅色具黑色斑點。 4.遇到騷擾時會躲藏在樹幹的另一邊,危急時以彈跳方式飛離。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感謝CHOICE喬義司 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支持自然谷之星專頁
參考資料
- 網站 嘎嘎昆蟲網
- 紅翅蠟蟬網站 色彩魔術師~紅色蠟蟬與藍色蠟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