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溝水水草日 民眾喜迎異地保種花肚鯽返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五溝水水草日 民眾喜迎異地保種花肚鯽返家

2018年10月22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屏東報導

曾經是屏東萬巒五溝水居民生活記憶中的花肚鯽,10月20日水草日這一天在居民和保育研究單位的合作下,回到了五溝水的水圳。「阿太,我歸來了。」在五溝劉氏宗祠前的水圳,居民和親子們一起把異地保種的花肚鯽放回水中,讓這批數年前因排水工程造成原棲地破壞、經保育人員捕撈至外地保存的族群後代,再次回到故鄉。

阿太,是客語曾祖父母的意思,代表這群花肚鯽在異鄉繁衍後代,歷經不同水域生存後族群壯大,終於返鄉。就生態保育的意義來說,經保育研究單位的思考下,為了族群更替和基因交流,而決定讓異地保存的花肚鯽回到五溝水棲地。

五溝志工和民眾一起在劉氏宗祠前水圳放流花肚鯽。攝影:李育琴
五溝志工和民眾一起在劉氏宗祠前水圳放流花肚鯽。攝影:李育琴

從居民對花肚鯽共同的記憶  開啟濕地保育對話 

花肚鯽(faˊduˋ jidˋ)是五溝在地人對半紋小䰾(Puntius semifasciolatus)的稱呼,五溝村長李月秋說,五溝水圳滿是漂亮的水草,小時候水圳裡有很多花肚鯽,只是後來水質污染,不容易看到。不過在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的努力下,保存了珍貴的生態,讓我們再次看到花肚鯽回來。

根據工作站的社區訪調,五溝居民對於花肚鯽有共同的記憶,不只是舊時農田水圳最常見的資源,也是過去貧困年代易於取得的水產食物。因為談起這段生活記憶,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的年輕人因此得以與在地長輩展開關於濕地保育的對話。

2016年第一次五溝水水草日,工作站就邀請社區志工一起加入棲地維護工作,移除水圳中的外來種,種回原生水草,為花肚鯽打造適合棲息的家。

兩年後的水草日這天,除了再次邀請大家種下水草,並且把多年前異地保種的花肚鯽後代迎接回來放流,作為守護五溝水濕地的宣示,希望找回原本屬於五溝水的農村水圳環境。

花肚鯽的旅程  異地保種繁衍後代  

五溝水的花肚鯽,這幾年來去到了哪裡?異地保種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邱郁文解釋為何需要異地保種和族群交換。攝影:李育琴
邱郁文解釋為何需要異地保種和族群交換。攝影:李育琴

2013年,因為東港溪上游吾拉魯茲永久屋的排洪問題,五溝水水圳遭到開挖拓寬,生態棲地嚴重破壞,當時林務局全國湧泉調查團隊及樹谷文化基金會的吳首賢為了保下這些魚兒的命脈,分別將五溝水域中的花肚鯽帶回全國湧泉調查團隊實驗室,以及保存在台南樹谷文化基金會園區內的人工生態池中,在小心的呼護下,兩地都成功地繁殖了數個世代。

成功大學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表示,原本以為花肚鯽是台灣中南部農村水圳常見的魚類,後來發現只有五溝水這裡才有,原因是花肚鯽繁殖時,需要附依於水草產卵,而五溝水恆溫、潔淨的湧泉和滿是水草的環境,是台灣少數仍有穩定族群的棲地之一。現今野溪整治的水泥化過程以及農村大量使用除草劑的情況下,溪流水生植物消失,花肚鯽的棲地也遭到破壞,不易生存,「棲地破壞,是花肚鯽族群消失的主要原因。」

當初全國湧泉調查團隊帶回實驗室的魚,經過繁殖研究,族群順利成長,所以在2017年1月和工作站合作,首先將一批花肚鯽放回五溝水水域,有了這次經驗也開啟了一個新的契機;在同年3月工作站與樹谷文化基金會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ㄧ起合作,將旅居台南的花肚鯽帶返屏東由五溝水的長輩們放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生態池中。而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和五溝水濕地同屬東港溪流域,是花肚鯽天然的分布範圍,在此放養,不只達到異地保種,也可建立其野生族群擴散的據點,讓花肚鯽再次悠游於東港溪流域。

五溝村民到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放養花肚鯽。圖片來源: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五溝村民到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放養花肚鯽。圖片來源: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經由異地保種,保住了五溝水的花肚鯽族群數量。邱郁文解釋,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因此透過人的介入,將不同水域的花肚鯽交換,可加強族群的基因交流。這次水草日,就是透過民眾參與放流行動,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繁衍的花肚鯽迎回家鄉,未來各個棲地的野生族群都能更健康,世代繁衍下去。

號召志工棲地維護  讓原生水草和魚類都回來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也以花肚鯽保育基地為使命,之前進行原生水生植物石龍尾與探芹草的復育,接著透過工作坊的形式,號召志工一起改善濱岸環境、維護棲地,希望民眾不要因為水圳中有雜草而噴灑除草劑。

他們在劉氏宗祠前的水圳與一號水門處建立營造示範點,在邊坡種植舊時農村常見的蠅翼草,土坡上種風箱樹作為植物綠籬,並試著用福菜淨化水質,如此減少強勢外來種植物進入水域,讓原生水草有生長的空間,提供蝦虎、花肚鯽等魚類繁殖。

上週末水草日,有近百位親子一起來到五溝水,在工作站同仁和在地長輩的帶領下,下到水圳種下探芹草,接著放流200尾花肚鯽,透過民眾參與,五溝水的原生魚類回到了這片受眾人關注、共同守護的珍貴濕地。

2018五溝水水草日。攝影:李育琴
2018五溝水水草日。攝影:李育琴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