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berland志工參與坪林友善農業 在地茶農以茶相待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Timberland志工參與坪林友善農業 在地茶農以茶相待

2018年10月24日
本報2018年10月24日新北訊,周品翔報導

在北台灣連日降雨後,蒙受老天爺的眷顧,在本月20號時賜予天柏嵐(Timberland)37位志工們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一個舒適涼爽、適合執行志工服務的天氣。本次活動與臺灣藍鵲茶合作在坪林舉行,讓志工們體驗製茶、協助施行友善農業的茶園除草。


Timberland的會員志工們在環資以及臺灣藍鵲茶的帶領下,藉由在地茶農的介紹認識坪林的製茶產業,並了解友善農業。攝影:林芊妤

平時喝茶,也要了解茶的生產過程

坪林位於翡翠水庫的上游集水區,是台北地區的重要飲水來源,因此被列為重要的水源保護區。坪林地形多為丘陵地,加上潮濕、雲霧瀰漫的氣候,是茶樹適合生長之地。在地茶農家戶都有代代相傳的製茶技術,具有從種茶、採茶、萎凋、揉茶、炒茶、烘焙到包裝皆可獨立完成的「一條龍」模式。里長梁金富大哥說明,每位茶農依照自己不同的經驗,在各個製茶階段皆有一套自家的獨門技術,培育出各家不同的滋味。


里長梁金富大哥為志工們介紹自家茶園。攝影:周品翔

為了讓志工們更能了解製茶產業,梁金富大哥除了介紹自家茶園讓志工們瞭解茶樹的種植外,也帶領志工參觀製茶廠學習製茶。現今製茶追求速度、效率,大多已採用機械化生產茶葉,但親身使用古早的手工方式製茶,更能讓志工們貼近製茶文化。志工們在體驗揉茶的步驟時,需要用力將茶葉揉成球狀,使茶葉互相摩擦捲曲成條、破壞細胞組織,使茶汁流出以利沖泡,有志工表示覺得過程滿辛苦的。講師許金佑大哥說以前製茶是老媽炒茶、小孩生火、老爸用腳踩,因為要用全身的重量揉捻。由此可見,早期製茶繁忙時期,可說是全家總動員呢。


志工們輪番上陣、賣力地揉捻茶葉。攝影:周昭蕊


茶葉經揉捻後捲曲成條,散發出陣陣香味。攝影:周昭蕊

推行友善農業,共同維護自然環境的健康

坪林茶業在使用化肥及噴灑農藥的慣行農法下,卻也為環境帶來一層隱憂,因為這些農藥很有可能流入水庫,並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有鑑於此,臺灣藍鵲茶負責人黃柏鈞帶著「流域收復」的概念,鼓勵坪林茶農利用環境友善的農法種茶,不使用除草劑及農藥,希望更多茶農可以加入友善農業的行列。目前已有14位茶農、20片茶園加入,希望有朝一日這一流域可以不再使用農藥,還給野生動物一個安全的生活棲地。

但是不使用除草劑和農藥,意味著必須要有更多的人力除草。因此這次的志工服務即是幫助在地茶農,拔除茶園中的雜草。志工們人手一雙手套,分散在茶園中奮力將雜草拔起。在志工服務結束時,37位志工在2小時內,一共清除了215公斤的雜草。藍鵲茶的工作人員楊世成表示,志工們通力合作可以在短時間內清除那麼多雜草,但如果只有茶農自己除草,將是件非常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因此很感謝志工們的幫忙。

志工所拔除的「雜草」中,有些其實是可食的野菜,經過工作人員的介紹,志工感到非常新奇,甚至將拔起的野菜帶了回家,準備作為晚餐的加菜。第一次參與活動的志工李季蓉也表示看到各種生物,覺得很特別。這些也顯示友善農業的重要性⏤讓生物可以和農業共榮共存。


志工們散佈在茶園中努力除草,為友善農業出一份力。攝影:林芊妤


經過兩個小時的努力,一共清除了215公斤的雜草,幫了茶農很大的忙。攝影:孫秀如

志工活動的最後,志工們除了可以拿到一包自己手揉的茶外,也讓志工們嘗了嘗自製茶的味道,更品嘗了在地的紅玉紅茶、蜜香紅茶。志工馮紫琳說:「在活動結尾時,品嘗了三種茶。尤其還可以拿回一些上午揉的紅茶,真的很感動,那是種特別的感覺。」大家一邊舉杯細細品茶、一邊分享今天的感想,活動也在陣陣茶香中結束,期望下次與坪林茶鄉的美好再會。


活動的最後,每位志工都得到一包自製的茶,自己動手做、做中學的茶葉,是一日茶農體驗最好紀念品。攝影:周昭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