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濕地 第13屆拉姆薩公約締約方大會回顧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珍視濕地 第13屆拉姆薩公約締約方大會回顧

2018年11月09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蘇瑋佳 編譯;鍾友珊 審校

拉姆薩公約第13屆締約方大會(Ramsar COP13)上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落幕,大會主題為「濕地與永續城市」,共通過了25項決議。

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1360多位代表出席這場為期九天(10月22至29日)的國際會議,也有非國際政府組織及其他非政府組織以觀察員身分與會,大家共同審視公約的實施進程及濕地管理的最佳做法,並討論正在及即將發生的環境問題。

珍視濕地:拉姆薩公約第13屆締約方大會回顧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氣候變化與環境部長在大會上發言。圖片來源:MOCCAE。

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是一項政府間的國際條約,簽署於1971 年,條約中規範了有關濕地保護和資源永續利用的國家作為與國際合作,公約目前共有 170 個締約方,登錄了 2301 座濕地,總面積達2億2565萬 3238 公頃。

本次締約方大會會議主持人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氣候變化與環境(UAE Ministry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部長薩尼‧ 阿默德‧艾爾‧ 塞尤迪博士(Thani bin Ahmed Al Zeyoudi)與拉姆薩濕地公約秘書長瑪莎‧羅傑斯‧尤瑞格女士(Martha Rojas Urrego)。

談到開發問題時,薩尼‧ 阿默德‧艾爾‧ 塞尤迪提及:「已故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父扎耶德·本·蘇爾坦·阿勒納哈揚(Sheikh Zayed bin Sultan Al Nahyan)因對自然與保育的熱情受到舉世讚揚,自建國起便推動許多環境方面的計畫;如今都市化及氣候變遷造成的壓力嚴重衝擊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的召開更形重要。」

而公約秘書長瑪莎‧羅斯‧尤瑞格則指出:「本屆會議特別重要,因為濕地的消失速率遠高於其他類型的生態系,而此生態系極其豐富,攸關人類的生存;例如它能提供淡水、食物並保護民眾免受災害。2030 年永續發展目標要實現,各國要克服、適應氣候變遷的影響,濕地工作是不可少的一環。本屆大會提供了 170 個締約方和各領域利害關係人一個寶貴的機會,動員起來扭轉濕地困境,促成真正的永續發展。」

大會宣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傑貝阿里濕地保護區(Jebel Ali Wetland Sanctuary)為國際重要濕地,亦即拉姆薩濕地,並通過了三項由該國領導的決議——其中兩項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提出,一項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支持。阿聯提出的決議其中有一項是,呼應大會主題「濕地與永續城市」,以特別為適應氣候變遷及極端氣候而訂定的規章來保護及管理濕地,並呼籲各國讓各利益關係人參與濕地問題的決策過程,包括公私部門、非政府組織、研究機構、教育機構、旅遊業、遺產和文化部門,及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另一個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提出的決議,則是建議聯合國大會承認每年2月2日——拉姆薩公約訂立的那一天為「世界濕地日」。

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支持的決議,則是除了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之外,將阿拉伯文也納入公約官方語言之一,以促進阿拉伯語系國家參與、認識及執行公約。這也能讓世人注意到阿拉伯地區獨有的濕地類型,例如乾谷[註]、鹽原和綠洲。

阿聯氣候變化與環境部還在大會期間,推出了該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聯手製作的北部沿海和海洋棲地測繪圖。此項計畫沿著 400 公里長的海岸線,繪製了總面積 783.2 平方公里的棲地地圖,劃定 17 種棲息地類型。隨著人類在海上的活動漸趨頻繁,而氣候變遷為害日烈,海洋空間管理對於海洋資源的永續與明智管理至關重要。

本次大會亦授予了中國六座城市「國際濕地城市認證」,以表彰該國在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的努力。其他獲得認證的城市包括法國的亞眠(Amiens)、庫爾特朗日(Courteranges)、歐德梅爾橋(Pont Audemer)和聖奧梅爾( Saint Omer),匈牙利的老湖(Lakes by Tata)、韓國的昌寧(Changnyeong)、麟蹄( Inje)、濟州(Jeju)和順天(Suncheon)、馬達加斯加的米欽祖(Mitsinjo)、斯里蘭卡的可倫坡(Colombo),以及突尼西亞的加爾米勒赫(Ghar el Melh)等等。

在閉幕式上,拉姆薩濕地公約秘書長瑪莎‧羅傑斯‧尤瑞格女士指出「我們首度證實濕地的消失速度比森林快三倍,我們希望在下次締約方大會召開前三年中,各方可以因應這項挑戰,將濕地納入永續發展的政策。」拉姆薩公約秘書處將支持各方扭轉濕地的損失。

※ 註:乾谷指北非和阿拉伯沙漠地區乾涸的沙礫河床,地下水的水平不在地面,時有水時無水,時為商旅的交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