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團體呼籲讓白鯨回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保育團體呼籲讓白鯨回家

2006年01月19日
本報訊

遭到捕捉的白鯨2002年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從遙遠的俄羅斯進口了6隻白鯨,雖然其中2隻在抵台不久即死亡,但仍在台灣掀起一陣白鯨旋風。本月底海生館又將4隻白鯨。18日國內外保育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美國鯨豚保育協會(WDCS)、美國人道協會(HSUS-HSI)以及加拿大海洋生態保護(LINC),召開記者會指責海生館以「教育與研究」為名,行「馬戲表演」與「展示」珍貴稀有海洋哺乳動物之實,並呼籲主管機關農委會收回「輸入許可」。

保育團體指出海生館已成營利企業「海景公司」進口保育動物「表演展示」的白手套。海景公司為營利事業,依「野保法」本不得輸入白鯨,因此以海生館名義向農委會申請同意輸入。海生館則是因白鯨屬保育類野生動物,而海景公司為營利事業依法不得申請進口,始協助以其名義申請主管機關核准,並以其名義報運進口。3年來,無論海生館本身之研究計畫,或委託研究,均付之闕如。而海景公司訓練白鯨每日2場表演,供購票民眾觀賞。顯見白鯨的進口與教育研究無關。

就法律面來看,白鯨屬於「國際瀕臨絕種動植物貿易公約」(CITES)附錄2物種,其輸出和輸入許可證之發給,需有輸出國科學機構發出通告,證明此項輸出並「不違反該物種之生存」。但保育團體指出,農委會於核准海生館2度進口白鯨之申請時,卻沒有要求海生館提供俄羅斯方面,有關鄂霍次克海白鯨族群量相關報告。獵捕白鯨作業方式通常為「驅趕漁法」(drive hunt或drive fishing),即漁民集體以敲擊金屬等方式,合圍驅趕整群動物進入狹小水域予以獵捕。世界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WAZA)於2004年大會通過決議,要求所屬會員不應購買來自「本質上殘酷」漁法所獵捕的動物。海生館身為WAZA正式會員,卻違反倫理其規範。

根據生物學者估計,每一隻被送進動物園或海洋館的動物,背後都有大批同伴陪葬。這也是國際間對野生動物進出口把關愈形嚴苛的原因。保育團體呼籲民眾尊重生命,讓白鯨留在海洋與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