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22日通過,大社工業區降編低污染乙種工業區,後續全案提報內政部審議,未來高雄空污改善、產業轉型,可望有具體進展。
位於北高雄楠梓、大社間、營運超過46年的大社工業區,原定去(2018)年應完成降編及特種工業工廠遷廠,高市府都計審議卻一再延宕,引發大社居民不滿抗議。
22日市府都委會開會,終於決議兌現政府承諾,降編為乙種工業區。都發局表示,都委會基於政府誠信原則,並參考環保局、衛生局空氣監測數據及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同意降編為污染較低的乙種工業區。不過全案仍須提報內政部審議。
大社工業區降編延宕 引發居民不滿 成立環境守護聯盟
大社工業區降編乙種工業區,為1993年經濟部與在地居民和廠商共同達成的協議,承諾「區內各廠應配合中油高雄煉油總廠五輕遷廠計畫,一併遷移。」後又於1998年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時,將大社編定為特種工業區,並做成附帶條件,特種工業區內之廠商應於2018年以前完成遷廠,並依法定程序變更為乙種工業區。
不過中油五輕已於2015年底關廠,大社工業區降編一案卻遲未有進展。
去(2018)年8月,高雄市都發局再次針對大社工業區降編案召開專案小組會議,然而多數居民未被告知與會,且會中廠商提出陳情,要求將工業區改編為甲種,讓既有石化業合法繼續經營。
此舉引發大社在地青年憤怒,成立「大社環境守護聯盟」,發起連署要求市府資訊公開,並依法實現降為乙種工業區及遷廠的承諾,呼籲市民共同爭取呼吸乾淨空氣的權利。
營運超過46年 工安、污染事件不斷 致癌風險超標
面積101公頃的大社工業區,為1973年開始營運的石化工業區,現有11家廠商,主要生產化學材料、化學製品等。居民細數1970年代建廠以來的各種工安意外,包括1978年氫氣外洩、1983年氰化物外洩、1988年中石廠和中化廠爆炸、1989年廢氣造成農產落果、1990年優品化學爆炸污染,及1993年不明氣體外洩導致民眾嘔吐昏倒。
工安事件不斷,石化業長期排放的污染更讓周邊社區健康風險嚴重超標。高市府2014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左楠仁大石化區的致癌風險超過萬分之一(10-4)。而根據經濟部工業局2015年的「仁大工業區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結果」,仁武、大社工業區鄰近10x10公里範圍內的行政區,致癌風險都超過十萬分之一(10-5)。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指出,這項數據尚未納入緊鄰仁大工業區的三芳化學、台灣聚合和台塑仁武廠,可見致癌風險嚴重低估。
她向都委會說,石化工業排放的污染長期影響周邊包括仁大、左營、楠梓地區居民,超標的健康風險,市府如何鼓勵民眾來高雄生活?要求都委會不只要讓大社工業區降乙編,市府也應輔導既有廠商減排,加速產業轉型,讓高雄市有轉變的一天。
為孩子爭取生存權 大社居民要求降編遷廠
高雄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沈建全說,「大社工業區營運至今已經46年了,46年的工廠還可以繼續開嗎?」政府承諾,大社工業區應與中油五輕一併遷廠,如今要求降編乙種工業區,已是居民卑微的請求。他要求都委會依法降編,不要讓廠商將石化污染外部化,而由在地居民承受業者夜間不斷的偷排。
包括文府國小老師、大社在地居民十餘人也出席並發表意見。文府國小老師柯慧娟說,仁大工業區附近包括左楠仁大,有超過4萬2000名學童,「我們卻讓學童在充滿污染的環境裡學習。」她希望大社工業區降編、終結石化污染,讓高雄工業宿命轉變,學童能有健康成長的環境。
大社居民在會中憤怒地向都委會委員喊話,要求政府實現降編、遷廠承諾。大社居民江文宏說,工業區的燃煤鍋爐、汽電共生廠日夜不停排放致癌物,自己孩子的學校離工業區不到300公尺和1.3公里,面對這樣的環境,「我非常憤怒,為什麼我要在這裡為我的孩子爭取生存環境!」
由於廠商一再以關廠將影響2500名員工的生計為由,反對降編。大社環境守護聯盟召集人吳忠穎表示,降乙編不代表廠商要關廠,五輕遷廠時,既有員工的工作並沒有因此流失。「更何況,這些業者真的有落實工安管理和污染防制嗎?」
吳忠穎指出歷年來的工安事件和污染裁罰,痛批這些廠商不是真的重視環保、工安和永續,而是對在地環境耗竭的產業。「請不要以2500名員工工作為藉口,卻要大社地區3萬居民犧牲他們的健康。」
業者強調已加強工安環保 降編影響石化業產值
包括大社石化廠商聯誼會、中石化、李長榮、台橡等業者也派出代表和工會,出席都委會陳情,他們表示近年已投注大量經費積極改善工安環保設施,投入研發朝石化高值化方向轉型,且污染排放加強管控。
業者說,汽機車的污染排放大於工廠,不應將高雄空污完全怪罪在大社工業區。他們強調工業區廠商有2700多個員工,降乙編恐將影響超過850億元石化業產值。
最終都委會經過二個多小時聽取民眾陳情意見和審查,做出降編低污染乙種工業區的決議。高雄市都發局表示,基於專業與法制,尊重市都委會的審議結果,後續將依法提報內政部都委會審議。
民團肯定都委會審理結果,並向中央喊話,要求接受高市府的決議,讓高雄啟動產業轉型,還給高雄乾淨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