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研完善未來樹種分佈預測理論 有助物種保護因應暖化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陸科研完善未來樹種分佈預測理論 有助物種保護因應暖化

2019年04月24日
摘錄自2019年4月24日新華社長春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據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人員最新預測櫟樹、松樹等30個樹種在未來300年內的分佈變化,完善樹種分佈預測模型理論,為開展適應氣候變遷的物種保護提供科學支撐。

該研究第一作者王文娟介紹,森林樹種遷移及分佈變化受多尺度過程影響,現有研究忽視了種群動態和競爭、種子擴散和干擾等林分尺度與景觀尺度過程,導致未來樹種遷移及分佈變化的預測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該研究團隊歷經兩年搜集森林調查、土地利用、土壤及氣候變遷預測等資料,利用森林景觀和生態系統過程模型,預測未來樹種遷移及分佈變化,量化種群動態過程、採伐、氣候變遷及其交互作用。

研究發現,種群動態是影響樹種分佈變化的最重要過程,中短期上採伐比氣候變遷作用大,而長期上氣候變遷較大。而採伐將加速氣候變遷導致的樹種分佈面積變化,使大部分寒溫帶樹種分佈面積縮減,這也表明人類干預對未來樹種豐度和分佈趨勢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