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成為國家資源BOT化 最大顆的絆腳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立志成為國家資源BOT化 最大顆的絆腳石!

2007年04月23日
本報2007年4月23日台北訊,劉香君報導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為了慶祝地球日而舉行的「2007 全國NGOs環境會議」於台北市NGO會館,進行第二天的議程。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淩 (攝影:劉香君)延續著昨日會議針對「台灣政府最不永續開發政策」的熱烈票選,台灣重大環境議題也以「反國家資源BOT化」等議題,對於台灣當局正將屬於全體人民共有的環境資產,像是國家公園、觀光景點、甚至海岸線這些稀有、脆弱,無法回覆的自然資源,以BOT的模式,以建設水庫的模式、以水電補貼模式,漸漸將這些珍貴的水與土地資源交由財團寡占。而財團們製造環境污染與破壞,則由社會全體民眾承擔。在政府「經濟與環保是對立兩方」的愚民政策下,一般民眾,皆不知自己擁有和享有自然資源的分配權與決定權,進而任由財團寡占環境資產,使貧富差距越發懸殊。

「反國家資源BOT化」是由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主持,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淩主講,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廖本全、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也是現任環評委員詹順貴與談。

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廖本全 (攝影:劉香君)林子淩表示反對「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以下簡稱促參法),就是要反對政府犧牲全民的公益,將全民共有的國家資源,作為成就個人或是財團的獲利。她說明,促參法是在1990年公佈實施,原本是期許可以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30年代經濟蕭條所使用來提振經濟的策略。而目前台灣促參法的方式包括BOT、BTO、ROT、OT、BOO等多種形式,並設計有像是公共工程委員會必須每個月協調、努力排除促參障礙,以及獎勵金等機制。促參法原本的用意良善,但是目前卻出現了許多不公義的問題。

廖本全說明目前「促參法」的癥結在於,國家的資源像是國家公園、風景區、文化資產與國土規劃,這些是珍貴的、重要的國家根本。而企業的本質是追求自己的利潤,與國家的經營面向是完全不同的。企業要求快數回收、營利的,這樣的追求下,造成台灣的環境品質差,資源價格高,完全忽視了「公共財」的精神,僅看到這是公共財商品化與私有化的問題。

詹順貴則表示,「促參法」等制度的設計是中性的,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執行的人,但人心往往是最不可靠的。目前台灣的「促參法」狀況是企業綁架政府,其實現在所有的環境議題,都會回到「土地」本身。他表示,像是「促參法」這樣與環境密切相關的議題,需要更多法律人加入,自己手邊其實也整理了許多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法條,他要「呼喚年輕的靈魂」,歡迎有志的青年學子加入。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現任環評委員詹順貴 (攝影:劉香君)廖本全也呼應地說,歡迎大家一起來扮演這些政客與財團的「絆腳石」,努力扮演好絆腳石的腳色,學習「史上國家資源BOT化最大的絆腳石」林子淩與「史上環評最大的絆腳石」詹順貴,將這些不公義的政策與作為,成功的抵擋下來。

林子淩感性地表示,自己曾經擔任過太魯閣、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解說員,可以體會解說與教育,可以帶給人對自然最直接的感動,而環境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前提是我們要有那個「環境」在,生態真的才是台灣的老本錢,我們要更積極地將台灣沒有被開發的地方,盡全力的保留下來,帶著你的心,要勇敢,不要再漠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