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鳳凰山莊改渡假園區 環評生態調查竟發現台北樹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花蓮鳳凰山莊改渡假園區 環評生態調查竟發現台北樹蛙

2022年05月0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花蓮縣鳳林鎮「鳳凰山莊」設立30多年,原為交通部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縱管處)管理,後辦理營運移轉,由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經營。2020年賽斯基金會申請「花蓮縣鳳林鎮鳳凰山莊OT、ROT及BOT案」,欲將山莊改建為渡假園區,6日進入環評初審。

專案小組要求補充生態及空氣品質調查、土石流潛勢及預警措施、民意調查等資料,此案需補正再審。特別的是,開發單位的生態調查發現不曾記載於花東地區的台北樹蛙,是有人野放、或真的是保育類出沒紀錄,則有待釐清。

位於花蓮縣鳳林鎮的「鳳凰山莊」改建案今(6)日進入環評初審,,將被改建為渡假園區。圖片來源:縱管處

位於花蓮縣鳳林鎮的「鳳凰山莊」改建案今(6)日進入環評初審,將被改建為渡假園區。圖片來源: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鳳凰山莊改建渡假園區 將打造50棟小屋

被稱為「賽斯村」的「鳳凰山莊」位於鳳林車站西北方,基地面積約3.87公頃。該區原為鳳林地區的水源地,因為有西鳳林山下的「鳳凰瀑布」,因此在1987年被規劃為「鳳凰瀑布風景區」,並設「鳳凰山莊」建置山莊建物、露營區、登山步道等,於1992年落成。

2000年桃芝颱風帶來嚴重土石流、摧毀園區。2002年縱管處接管山莊,並在2008年辦理營運移轉(OT),委由賽斯基金會經營七年,並在2015年續約五年。也被稱為「賽斯村」的「鳳凰山莊」,多年來以心靈探索活動為號召吸引遊客。

賽斯基金會認為設立超過30年的「鳳凰山莊」建物及設施有必要更新,自行規劃投資促參方案,於2020年申請參與「花蓮縣鳳林鎮鳳凰山莊OT、ROT及BOT案」」,試圖打造「鳳林慢活輕旅渡假園區」,預計設置招待建築、講堂、展演空間,以及50棟小屋等設施,住宿及一般旅客人次,每日最高分別預計為115、849人。

「鳳凰山莊」基地將蓋50棟小屋,環委針對土石流、生態保育等疑慮進行討論,並請開發單位補充資料再送審。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鳳凰山莊」基地將蓋50棟小屋,環委針對土石流、生態保育等疑慮進行討論,並請開發單位補充資料再送審。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民意調查抽樣離開發區太遠 基地涉原民傳統領域

該案6日進入環評初審,針對開發單位先前執行的民意調查,環委張學文指出,民調樣本都分布在鳳林鎮公所周邊,離開發基地有2公里遠。基地附近開發雖較少,但附近溪流兩側還是有很多住家,開發單位應該重新執行民意調查。環委闕蓓德也提到,鳳凰山莊基地涉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但環說書中卻完全沒有相關說明。

開發單位表示,將重新辦理民意調查,並援引原民會說明,涉及原住民傳統領域部分,因為山莊為《原基法》施行前的既存設施,且本次並無擴建、只是更新設施,不屬於須進行原民諮商的土地開發行為。

開發單位所做的民意調查抽樣,被質疑距離開發區太遠,環委要求開發單位重新做民意調查。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開發單位所做的民意調查抽樣,被質疑距離開發區太遠,環委要求開發單位重做民意調查。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花蓮發現台北樹蛙 環委:應請兩棲類專家現勘

此外,開發單位在生態調查中,意外發現基地附近有台北樹蛙出沒。張學文指出,過去調查中並未記錄花蓮地區有台北樹蛙,「如果是被特別移過去,就很不可取」。若是自然在野外生長,則是重要發現,應該要請兩棲類專家現勘,「看是不是台北樹蛙擴展到花蓮地區」。

賽斯基金會委託的生態調查機構表示,調查時在道路邊坡的灌木叢發現台北樹蛙,當時工作人員也很訝異,因為過去該物種主要分布在台灣北部及西半部。賽斯基金會則強調,台北樹蛙是在現地發現,並沒有特別捕捉來野放。

「鳳凰山莊」環評生態調查意外發現不曾記載於花東出沒的台北樹蛙,是否為原生動物還有待釐清。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鳳凰山莊」環評生態調查意外發現不曾記載於花東出沒的台北樹蛙,是否為原生動物還有待釐清。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調查也發現幾種保育鳥類,如松雀鷹出現在基地內、朱鸝也離基地很近。張學文表示,從山谷和水文特徵來看,推測朱鸝可能已在附近有生殖行為。對於保育類鳥類部分,張學文認為環說書應補充說明施工期間噪音干擾、人員出入的保護對策。開發單位則承諾,會補充相關保育措施,並在施工期採用低噪音認證的機具。

此外,環委李培芬也提到,環說書中對於蝙蝠的生態說明並不多,開發單位應多加補充。賽斯基金會主任陳紫涵表示,自己在鳳凰山莊住了15年,很少看到蝙蝠。李培芬則指出,蝙蝠用肉眼並不容易發現,所以才會採用特殊調查儀器,重點是目前環說書對蝙蝠的調查仍不具體。

生態、空品監測只做春夏兩季 土石流風險因應也需補件

此外,農委會林務局也指出,開發單位只在春、夏各執行一次生態調查,未能看到秋、冬候鳥出沒情形及豐枯水期的環境差異,建議開發單位補充秋冬季生態調查資料。張學文則表示,鳳凰山莊基地在「動物生態評估技術規範」中,第二級區域的山坡地,應完成二至四季的生態調查,「現在的兩季只有(達到)最低標準」。

另外,開發單位只在5、6、7月份進行空氣品質監測,環保署空保處也擔心數據較不具代表性。對於生態、空品監測都只有春、夏季資料,張學文質疑開發單位倉促完成環說書,「環評不能這樣」。

此外,過去鳳凰山莊曾受土石流淹入,環委也特別關注基地是否位於土石流潛勢範圍內。環委游繁結指出,該基地處於土石流潛勢溪流「花縣DF127」的影響範圍,雖然開發單位強調影響區塊僅在基地西側一小部分、且花蓮水保局已有防災工程,但游繁結認為,這並不代表就沒有土石流威脅,開發單位應交代土石流預警系統、疏散避難及自主防災措施。

鳳凰山莊曾遭受土石流災害,雖然開發單位強調基地只有西側為影響範圍、且已有保護措施,但環委認為環說書防災措施仍不足。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鳳凰山莊曾遭受土石流災害,雖然開發單位強調基地只有西側為影響範圍、且已有保護措施,但環委認為環說書防災措施仍不足。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開發單位欲保留黑板樹 環委:適當處置能改善生態

林務局代表提到,基地未來景觀植栽應以原生植物「為原則」,李培芬進一步強調應以原生植物「為限」。賽斯基金會主任陳紫涵則表示,「每棵植物的生命,對我們來講都非常珍貴」,希望可以保留既有的黑板樹。

開發單位對此詢問環委,目前基地內已種植許多黑板樹,屬於外來種,是否應該全數移除?環委暨本次專案小組會議主席陳裕文回應,「我們並沒有叫你們去砍樹」,現地植物還是可以保留,但「新增植栽」則應承諾以原生種為限。

不過李培芬也強調,對於既有的外來種,尤其是可能對環境、遊客帶來干擾的黑板樹,還是希望開發單位做出適當處置,藉此機會改善基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