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玉菁/怎樣才能讓苗140不再是石虎的死亡陷阱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賴玉菁/怎樣才能讓苗140不再是石虎的死亡陷阱

2019年07月25日
文:賴玉菁(華梵大學景觀與環境設計學系副教授);繪圖:Hao(獨立工作室)

怎樣才能讓縣道140不再是石虎的死亡陷阱?不會是廊道,廊道沒有幫助,也不能是防護網,防護網反而會置牠於死地。提供良好的視野和緩衝的停等空間,才能防止石虎路殺。重點不在防止牠穿越,而是在幫助牠安全的穿越。

大家談到物種保育的道路設計,就講廊道和防護網,因為教科書有寫。但是不幸的是,生態系統的運作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並沒有一個萬靈丹神奇法門,一旦祭出便天下無敵。一個目標明確的物種保育設計,必須考慮物種的行為、個體的生存需求和環境的現況,才能有效達成目標。針對縣道140的石虎路殺問題,道路設計的目標其實很明確,就是防止路殺並且保護在道路兩旁生活的石虎的安全。

石虎的路殺防止,廊道已經被證明成本很高效用很低了。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談好了,日本的西表島全島道路每400公尺就為了石虎(西表山貓)做一個廊道,但是石虎路殺的數量從來沒有減少過,而且這個事實已經公告於世(詳見參考資料)。

那麼圍籬呢?在縣道140全線架設防護網更是一個要命的設計。從老庄溪匯流口到越過卓蘭大橋的這個大安溪河段,溪谷南岸與北岸各有兩隻石虎活動,南岸的兩隻與北岸的兩隻,從不跨越河床到對岸活動,牠們在狩獵時,都是沿著溪谷向陸地方向移動。

以大安溪北岸一個個體(MZM002)的活動範圍為例,牠可以狩獵的範圍在縣道140路段以南,是一片狹窄的河灘地,這個河灘地只有62公頃,而且暴雨時會淹沒,東邊則是另一隻石虎成體的領域,而這另一隻石虎也面臨著同樣的狀況。所以大安溪北岸這兩隻石虎都必須向北穿越縣道140到道路對面的果園與住家周圍狩獵,才能有足夠的食物。但是因為對面的果園與住家,是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所以到了白天,牠們都必須回到河灘地休息。如果在縣道140全線架設防護網,這兩隻石虎就沒有足夠的棲地可以同時覓食和睡覺,所以,就再也不會有路殺了,因為這裡也沒有石虎了。


MZM002生活的範圍,縣道140以南是狹窄的河灘地,所以晚上牠一定得到對面的果園覓食。但因為果園人類活動頻繁,所以牠白天一定得回到河灘地休息。圍防護網就等於斷絕了牠覓食和睡覺的連接通道。

縣道140為什麼是石虎的死亡陷阱?

除了筆直的道路車速極快之外,道路旁的植栽被設計成緊貼地面的濃密樹籬,而且緊鄰車道,所以當石虎要穿過馬路時,在樹籬後面是完全看不到來車的,冒險跑出了濃密樹籬就剛好直衝車道。

好不容易衝過兩個車道,擋在石虎面前的是85公分高的紐澤西護欄。牠因此被困在隨時有高速來車的車道上,必須選擇跳過水泥護欄或是來回在車道上尋找小小的孔隙穿過。要跳,成體是可能會有辦法跳上去的,小石虎大概就要冒著跌下來的危險了,不過能跳過去的也可能直接撞上對向車道的來車,因為跳過去之前是什麼也看不見的。如果要找孔隙穿過,牠就必須沿著護欄來回走,這時只要一輛車輛開著車燈快速開來,必死無疑。


縣道140路旁的植栽被設計成緊貼路面的濃密樹籬而且緊鄰車道,石虎在樹籬後完全看不到來車,越過樹籬後又被分隔護欄困在車道上。

其實要改善很簡單,只要改變植栽的養護方式,去掉濃密貼地灌木,改成大約1公尺寬的草地作緩衝,讓石虎在穿越馬路前,有良好的視野和適當的緩衝區可以停等。

然後把中央分隔島,從紐澤西水泥護欄改成下方透空的鋼管型護欄,就可以讓石虎在穿越時擁有通透的視野減少視覺死角。

如果有其他道路工程上的考量,也可以做成約20公分高40公分寬的中央分隔道,石虎的視野大概20公分高,所以20公分高的中央分隔島不但讓石虎可以輕易躍上,也可以讓石虎能看到對向來車,石虎躍上後還有一個緩衝的空間,讓牠確認沒有來車之後再快速通過。

如果真的想防止石虎路殺,就請用石虎思考的角度來解決問題。不要再用人類高高在上的視野,來要求石虎遵守人類的規矩了。


不到巴掌大的石虎,就是因為跟不上媽媽,跳不過去,所以車禍死亡的。

※ 轉載自「石虎,和其他有關保育的事」臉書粉專,原發表時間為2019/7/16,圖文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