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台灣林木經營管理、提高自給率,就得從人工林著手,其中疏伐是減少林木競爭、撫育良木的方式。怎麼疏伐最能兼顧山村生計?六龜研究中心即提出保留「未來木」的「中層疏伐」概念,讓林業經營者撫育林木的過程,也能輸出好木頭;11月也將舉辦台灣杉經營疏伐工作坊,邀請國有林管理者一起學習交流疏伐技術。
正本清源話疏伐 人工林砍樹為撫育良木
人工林栽植15~20年左右的林木,就必須進行疏伐。1980年代在農委會林試所六龜試驗林種下的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為了撫育高壯的木材,林地疏伐勢在必行。由於台灣杉是六龜試驗林中最大面積的造林樹種,因此也以它當做示範,規劃適當的撫育管理,供人工林撫育的參考依據。
六龜研究中心一起手,是疏伐近40年生的台灣杉人工林,與木藝專家合作設計製作成家具、樂器、茶桌等高價值產品,去年6月於台北展出;台灣杉優美的形質紋路擄獲人心,即有家具商看中台灣杉七彩紋路,想投資發展。只是產業在商言商,一開口就問原木料成本價格以及一年可生產多少量、能否持續生產等。
這反映出台灣林業發展的重心,必須符合經濟效益、穩定生產。這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台灣林業起步卻得先面對任其自然發展近半世紀的人工林,尤其是數萬公頃的柳杉林。「若要發展國產材,必須面對既有的柳杉林,並且一起步就兼顧永續發展。」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主任陳永修說,前端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就無法帶動產業。
重新鏈結林業技術、引入新觀念,是六龜研究中心接下來的任務,疏伐更是林木撫育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砍樹」在台灣社會,長久來常連結過去大量砍伐天然林的印象,成為禁忌的話題;或認為這些「老齡木」早不具經濟利用價值、利不及費;都使得台灣林業舉步維艱。
「在我們的生活中,木製產品時時刻刻圍繞身邊,是一種有溫度有生命的材料。」六龜研究團隊也為文指出,提到疏伐砍樹,是大家願意嘗試卻又有所顧忌。
台灣杉及其他人工經營的林木,若不適時進行疏伐及修枝等撫育作業,就會造成枝條及節眼過多,導致木材結構變差、不美觀,木材實用性及經濟價值都因此下降;疏伐太慢也會導致林木嚴重競爭、生長不良且材質不均,樹勢變弱、不健康。
以台灣杉而言,林木競爭後,林木生長不良,可行光合作用的活樹冠變少,樹勢差且易受風害而折斷樹稍。「不當撫育的人工林,不但浪費了先人留下來的人工林木,也減少野生動物的棲地而影響生態。」林文智說。
人工林疏伐大學問 「中層疏伐」試試看
目前國有林疏伐方式中,「下層疏伐」常被提及。這是將樹勢較差、較弱、較小林木砍掉的做法,以此留下比較粗、比較好的林木。這種做法雖保留了好的木材,但是就得等到漫長的輪伐期到了,才有一批好木頭出產。
林文智說,這就好比過年朋友送十顆非常高級的梨子,但家裡只有兩三人,於是把比較熟爛的先吃,過幾天再看,再挑較熟爛的吃。等於十顆原本好梨,都等到熟爛才吃。「下層疏伐的道理也如此,只能等到40~60年一批大勁級的好木材。市場上永遠缺國產材,因為不是不夠好,就是不夠用。」
由此顯示下層疏伐的概念有修正的必要,或研發好的方式。林文智說,日本也有「上層疏伐」,就是好的林木先拿出來用,讓不好的林木長得好;後來發現,爸爸把好木頭都砍完了,留下不好的林木給孩子撫育,又不能確保獲得好的結果。經過這些經驗,逐漸往中層疏伐的概念靠攏。
中層疏伐是全盤規劃下預留好木頭給未來使用,伐除干擾「未來木」生長的林木。林場經營者可於每公頃選100~200棵有潛力的「未來木」,但是留法有些技巧,例如相鄰的兩棵只擇一,避免競爭棲地、光線等資源,留下來的林木,就是留給未來的人使用。接著開始選「干擾木」,也就是會影響預留下來的林木,雖然可能也是良木,就疏伐後送往市場利用。
這樣的概念不是停留在砍掉不好的,而是砍掉影響未來木的干擾因子。林文智解釋,一般林地疏伐率約25-30%,在每次疏伐的林木選擇,可挑選干擾木中大徑級良木或未來木以外的良木先砍,類似上層疏伐的概念;砍了之後,讓留下來的未來木及生長較差的林木,有機會長得好,市場也有好的木材,充分結合下層疏伐與上層疏伐的優點。
中層疏伐還有規畫集材線、減少現場植被損傷的好處。林文智解釋,假設以25%疏伐率計算,行列整齊種植的林場,換算之下就是四行砍一行,空出的這一行,就成為集材線,便於木材運出;而且只要第一次清出這一行集材線,之後所有疏伐作業都可以利用它。
六龜研究中心將於下個月舉辦「國有人工林永續經營與疏伐作業技術觀摩交流工作坊」,在台灣林業起步之始,打好生產源頭基礎,期使台灣成為負責任使用森林的社會。相關訊息請鎖定「林試所-幸福森活」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