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下稱風險中心)今(12)日發表我國長期能源轉型報告,為提供我國能源轉型路徑提出建言。報告建議,行政院應成立氣候行動內閣,並由總統成立類似年金改革委員會的氣候行動委員會,又或者仿傚國外作法,諸如愛爾蘭的氣候公民會議、英國訂定更上位的《氣候變遷法》等,而轉型的最佳時機,就在台商回流的這個時候。
能源轉型白皮書卡關 行政院減碳期程嚴重delay
10月底重量級期刊《自然通訊》刊登的最新研究[1]指出,若未能積極減碳,2050年時台灣將有200萬人面臨高度淹水風險。應對之道為何?政府雖早已提出減碳政策,但在凝聚社會共識上成效不彰。
台大風險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自2015年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來,互聯網、3D列印、無人駕駛,都以無碳或低碳的社會為前瞻方向,而台灣還在舊的褐色經濟辯論,辯論五缺、辯論要不要使用核能,甚至針對台商回流,政府還在談五缺!周指出,這樣不僅過於短視,「落差會越來越大」。
台大風險中心指出,過往三年執政黨雖標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能源轉型白皮書亦於2017年開始研擬,迄今卻仍未正式核定;同時,行政院雖成立能源與減碳辦公室,但因欠缺實質權責,無法發揮部會整合與社會對話的功能。
周桂田認為,過去的減碳調適期程嚴重延遲,「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應在2018年開始執行,但是到今年5月才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到今年9月才核定。不是只有嚴重的delay,根本就是形式主義。」
400多頁報告 台灣長期能源轉型的建言
風險中心此次發表的報告《鉅變台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超過400頁,總共提出六個轉型治理策略,除了以2005年為標準降低碳排放50%之外,更看向如何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張國暉指出,這份時程達到2050年的報告,期望在邁向政府所提出之2025年電力結構調整目標、2050年法定長期減碳目標(碳排放量需較2005年減半)、國際碳中和目標之路上,以「參與式治理革新」、「外部成本內部化」、「強健地方能源治理」、「建構永續電力市場」、「確立工業節能優先」、「開啟綠化資本流」等六大政策組合,提供我國能源轉型路徑建議,開啟因應全球新低碳經濟與氣候危機之機會之窗。
周桂田建議立即性方案,行政院應成立氣候行動內閣,設立氣候變遷會報,積極整合能源、運輸、建築、製造、農業、服務、家戶部門之產電、節電、能效政策,跳脫形式主義,真正落實在新一期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與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再者,應仿效年金改革經驗,由總統府籌組氣候行動委員會,邀集國內各領域賢達,以2050年為目標年,討論長期能源轉型策略。此外為凝聚民眾對於關鍵減碳政策工具(如碳稅、耗能產業管制等)的理解與認識,可仿效愛爾蘭,召開氣候公民會議,落實長期能源轉型政策的社會正當性。
最後,鑑於《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生效四年以來,整體氣候政策進度遲滯,應參考英國訂定更上位的《氣候變遷法》,藉由常規性獨立委員會監督以及預算審查,加速氣候與能源轉型政策主流化。
風險中心研究:電價需反應外部成本、強化台商回流能效管理
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挑戰在哪裡?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直指兩大漏洞,一是能源價格沒有反應外部成本。趙家緯說明,若將台灣發電過程對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的影響加以貨幣化,則台灣一年電力系統衍生的外部成本將達3000億元以上,意即台灣電價超過50%沒有反應外部成本。
「明年3月電價審議不可以凍漲。」趙家緯指出,目前發電成本和電價有8%差距,明年電價漲幅要達到6%上限,才能反映電價發電成本。
第二是能源稅。趙家緯表示,國際上強調要推動長期能源轉型,必定要藉由能源稅等措施,將排碳與空污代價納入能源使用成本。而針對回流台商,政府應以更積極、嚴格的審核標準,才能有效提升能源效率。
對於台商享有的租金優惠、低利貸款,政府可以附帶條件要求應聘雇足夠的本國勞工,趙家緯認為,能源轉型也可以有所要求。例如,台商要承諾要致力碳定價,使用一定比例綠電,甚至承諾達到RE100(100%綠電),以及內部碳定價等措施,讓回流台商擺脫過去耗能式生產,並起帶頭作用,讓台灣製造業脫「碳」換骨。
趙家緯指出,面對台商回流用電需求,應採取積極手段,促使回流台商增進能源使用效率、使用一定比例綠電、採行內部碳定價等措施,讓回流台商擺脫過去耗能式生產,並起帶頭作用,讓台灣製造業脫「碳」換骨。
下一步關鍵核心:推動社會溝通與世代正義
周桂田強調,依據風險中心去年底民調結果,民眾雖然非常關心氣候與能源政策,但僅有32%知道台灣電力主要來源,近六成不清楚2025年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更認為能源轉型政策推動偏向混亂。顯示當前政策嚴重缺乏社會溝通、認同,將影響長期能源轉型。在目前政府宣示國家達電力供給穩定階段,啟動社會溝通為下一步關鍵工程,各項溝通、對話機制應涵蓋社會公平、世代正義,以凝聚主流社會認同與共識。
台大風險中心呼籲,台商回流投資應視為台灣脫胎換骨最佳時機!台灣各界應揚棄舊思維,以新典範積極面對氣候與能源轉型挑戰,過去褐色經濟的發展模式,雖曾帶來經濟奇蹟,但今日已然是全民買單環境污染成本;過去的成功不該是今日絆腳石,而應為台灣締造下一個充滿希望願景的試金石。
[1]《自然通訊》最新研究: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808-z